Skip to content

你的一切,时间记得

发表时间:Sun Dec 31 2023 17:01:29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banfoSB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3Xbx2HV4F3eH9s5XPZrcYgJSyUD7Kq3yobHoVHHQ1hSEFPN7lqD7LmvrctKUy8TJyj9aA5ZbMpmlibAZBqqBu6w/0?wx_fmt=jpeg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462篇原创

1

如果你的年龄在30岁以上,你应该见过显像管电视。

就是那种屏幕后面跟着一个巨大的后脑勺,充满古典赛博气息的电视机。

这种电视有一个很少人知道的功能,叫【日历】。

作为一个诞生于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产品,日历的更新不是实时的。

所谓【日历】其实是一个单纯的日期本,里面有近几十年包含公历农历在内的对应日期,主要是给你查着用的。

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个功能?

因为我要查自己的生日在今年是周几。

我们一家并不在意生日、仪式感这一类事情,家里也没挂历。

我的生日最大的作用,就是给我上户口。

所以我既好奇自己的生日是周几,也好奇自己的农历生日在今年公历是哪一天。

于是,在我发现电视有日历功能的某一天,我拿着遥控器,点开日历,一格一格的倒退到我出生那一年,一页一页的翻到自己的出生月份,再点开具体日期,终于看到了那一天对应的农历日期。

知道自己农历生日的那一刻,我心中有股莫名的【欣喜感】。

不是因为能过两次生日。

而是隐约间在文明的岁月长河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锚点。

这种【确定感】,令人狂喜。

人,是文明的产物。

也是时间的礼物。

2

历法,是一个文明的自传。

当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叫【格里高利历】,因在1582年被时任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而得名。

该历法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

格里高利历的核心原则是方便,将原本混沌的时间周期以尽可能简化的规则表述出来,方便大众理解。

其本质如摄氏温标、公制长度一般,是一种为方便流通而人为制定的标准历法。

而我们所熟悉的农历、干支纪年等传统历年法则,或者笼统地说【中华历法】,则遵循另一种规则——实用。

这是一种区别于西方文明的东方哲学。

扎根于土地,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一如这个持续千年的文明。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

不。

【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即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确定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长度为【一年】,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为什么注重月相?

因为月相容易观测,更方便古人确定具体日期。

实用,是东方文化的基础。

是另一个实用的极致,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存在,让古代农业生产有了时间上的依据。

月相为历,方便大众;

引入阳历,指导农耕。

时间,在农田里开花结果。

再比如,十二时辰。

在缺乏精确计时工具的古代,古人将一天以太阳出没规律,天色变化,结合日常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划分为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中的第二个时辰被称为【鸡鸣】(丑时,相当于凌晨1~3时),这个名字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如果你在乡下住过,还碰巧失眠,你会知道有时候鸡三四点也会打鸣的。

时间,是生活的路标。

阴历和时辰,基于月相观察和对分辨时间的需求。

二十四节气,基于农业对周期性生产的需求。

不论是干支纪年、阴阳合历、还是十二时辰、生肖五行,都是一种在漫长历史中不断适应时代生产力和社会需求而逐渐磨合成型的实用型计时历法。

历法的本质,是人与时间交谈的窗口。

每代人的历法,即是其需求和生产力的代表,亦是一代人在历史长河中的锚点。

来过,活过,爱过,请记得。

3

的叠加,为**;**

历史与文化的叠加,为文明。

步入现代社会,中华历法在农业生产和日常计时方面的作用不断减弱。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不再需要依靠月相天色分辨时间,农业生产也不需要仅仅依靠天时来指导。

手机一开,精确到秒;

大棚一铺,反季节生长。

很多人毕业后笔都用的不利索了,反而键盘敲的飞起。

历史的旁白,也有衰老的一天。

所以,中华历法,应该就此退出历史了吗?

不。

时间不会遗忘。

在历史长河中,阴阳合历、天干地支、生肖五行,与中华民族相伴数千年,已然融为文明的骨血,影响着这个文明中的每一个个体。

如果说度量衡是社会运行的基础,那么时间是其中一个维度。

以农历为代表的中华历法同样在你所看不见的另一面中支撑着这个庞大文明的运转。

你开学是9月上旬,上班是周一周五,元旦是一月一号。

但汤圆饺子在冬至,回家团聚是春节。

清明,祭祖扫墓;

重阳,登高祈福。

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饼。

华灯漫天是元宵;

祭祀亡魂是中元。

除夕不至,一年未止。

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尺度丈量自己的人生。

公历尺度下,你是学生,是员工,是大众。

农历尺度下,你是孩童,是游子,是家人。

公历,为表;

农历,为里。

表里合一,生生不息。

时间塑人。

以何塑人?

以认同。

自我认同,是刻写在灵魂底层的印记。

我们灵魂中刻写的,是春节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是清明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是七夕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是中秋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重阳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民族和文明的具象化表达。

在公历已成通用标准的当下,农历依然流行,并不是刻意【保留】,而是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底色,作为一个文明的象征,被时间留存了下来。

没有生命力的事物,只能成为标本,无力独自生存。

人的存在,赋予了岁月属于文明的生命力。

中华历法,即是我们的生活,也是中华文明在岁月长河中的一个锚点。

时间,自有生命。

4

历法,是钟表领域的重点。

各种以【精准】【精确】为卖点的钟表品牌都有专门的万年历手表,以彰显其强大的技术力。

告诉大家因为我能,所以我贵。

但为何在机械表这种商业领域,很少见到以中华历法或农历为基础的万年历腕表?

原因有两个。

其一,格里高利历作为世界的通用历法,有更强的泛用性,机械表毕竟是商业产品。

其二,农历的算法规则相对复杂,导致技术上难以实现。

比如,中华历以月亮为参考的12个阴历月和以太阳为参考的阳历年之间相差了11天,需要置闰月来修正。

所以农历闰年有13个月,多出一个闰月,且具体的置闰规则还需考虑节气因素,必须保证初一是朔日等,导致农历规则比格里高利历复杂许多。

这些规则,会导致机械表生产上的挑战变大。

进而导致以中华历法为基础的万年历机械表难能一见。

非不为,实不能。

但。

越困难的需求,越有实现的价值。

比如,2012年,宝珀推出了以中华历法为基础的中华年历腕表。

宝珀中华年历通过镶嵌39枚宝石的464个零件,打造出了一个复杂的机芯,令其可以同时呈现格里高利历和中国传统农历历,完成中西两套时间规则的统一。

(宝珀2012年推出的中华年历腕表)

宝珀中华年历腕表不仅能呈现公历年月日及具体时间,其12点位和6点位的两个视窗能够传达生肖和月相信息,3点位9点位和12点位的小表盘能够分别展示天干与五行,农历月份与日期以及十二时辰。

充分利用了表盘上的每一个空间,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宝珀中华年历当然不是唯一一个使用中华历法的万年历手表。

但和许多不能同时具备公历和农历时间、无法准确预测展示24节气、干支纪年仅能运转12年,甚至还要自己换表盘的各种【中华历法腕表】相比,宝珀中华年历做到了一个机械表该做到的标准——【纯观赏】。

你只管欣赏,其他的复杂交给宝珀。

作为这枚腕表的拥有者,你无需绞尽脑汁的想着两套时间的换算规则,无需自己拆开表壳换表盘,无需定时找人维修调整。

你只需要像一个正常的机械表那样,【上链】-【佩戴】-【看】,仅此而已。

任何对佩戴者提出更高要求的机械表,都是失败的,是技术上的露怯。

好的机械表,不需要持有者操心。

在剥离了【看时间】的工具属性之外,腕表的另一层作用,是【身份认同】和【收藏】。

无法区分身份的装饰毫无价值。

作为名表,宝珀带来的价值感自不必多提,【中国时间】带来的区分度和认同感,更是其他名表难以齐肩。

价值,代表世俗成功;

文化,带来精神认同。

【中国时间】,给别人看的,也给自己看。

要让别人知道你是谁,更要让你自己知道你是谁。

而作为收藏品,宝珀中华年历同样自有价值。

宝珀焕新推出的中华年历限量款“贵绿金龙”腕表采用金色表壳搭配绿珐琅表盘,区别于一般腕表的精钢表壳。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宝珀中华年历限量款“贵绿金龙”腕表)

45毫米直径“经典双圆”金色表壳配以绿色表盘,整体采用金质立体收腰罗马刻度,中央指针延用经典的镂空指针和柳叶针,整个表身浑然一体。

金色与绿色的碰撞优雅大气,不落俗套。

铂金版生肖限量臻品自成一系,每年推出对应生肖,从2012年龙年到2023年兔年,正式集齐十二生肖限量款,走完了象征圆满的12年,凸显了【年历】的价值。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宝珀铂金版十二生肖限量款)

材质上的红珐琅、黑珐琅、翡翠绿珐琅、赤铜,在【文化价值】等维度上的珍稀性,更上高峰。

5

时间,在宇宙的尺度上,或许没有意义。

所谓历法,或许不过是卫星绕行的周期和行星运行的速度。

所谓时辰,或许不过是人类与恒星间一厢情愿的对话。

一切事物都有尽头,行星会破碎,恒星会熄灭。

一切灿烂,终将没于黑暗。

从宇宙大爆炸,到银河系创生;

从太阳闪耀,到地月成型。

宇宙在无人记载中,走过了悠长岁月。

不论那颗名为月亮的卫星绕着我们旋转了多少次,不论我们脚下这颗行星公转了多少周。

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浩瀚星河中无关重要的一笔。

宇宙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可是。

当南方古猿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当智人的后代在洞穴中尝试结绳记事,当古人竖起日晷学会依光辨时,岁月从此有了意义。

历法所记,不止【时间】,更是【文明】。

给岁月,以文明。

点击下图进入小程序了解更多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感受到一个朋克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
**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在看和转发,由于微信官方变动,之后所有的抽奖都放置在后台,大家可在公众号页面发送相关暗号关键词获取抽奖,每一篇文章会给到一个不同的暗号,对应的抽奖都是独立的,此篇暗号为【岁月】,在后台回复【岁月】,即可点击进去参与抽奖!抽奖内容、金额、个数等都无变化,在开奖前参与抽奖,操作均有效。

注意,后台(不是评论区,是后台)回复【岁月】即可参与抽奖。

后台回复(不是评论区,是后台)即可参与抽奖。

后台回复(不是评论区,是后台)即可参与抽奖。

就像大家之前回复摸鱼一样。

【我爱这个魔幻的世界】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