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春第一会”,透露哪些信号?
发表时间:Tue Feb 20 2024 08:01:09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点击上图▲立即了解
_“****地方政府想要提升新一年的干劲,‘开大会’是一个办法,设指标则是另一个办法。”_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北方有个词叫“年盹儿”,意思是一些地方的干部往往不出正月就无法完全回到工作状态,精神上长时间打盹。因此,春节上班第一天,全国各地都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那就是“开大会”,来告诉大家时不我待,抓紧时间,抓住机遇。
往年,“新春第一会”基本集中讨论如何发展经济,然而今年,湖南省倒是有点特殊。
“新春第一会”的关键词
2月18日,《湖南日报》头版刊发通知,通知提到:从现在开始,集中一段时间,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图源:湖南日报
这不免让人回想起1978年5月,《光明日报》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拉开了全社会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四个月后,邓小平考察了东北三省、唐山、天津等地区,他边走边谈,史称“北方谈话”。
到了年底,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在闭幕式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五天之后,改变中国命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
湖南省的这一做法,由于力度和规模较大,难免引起讨论。一些媒体甚至解读为“打响思想解放的第一枪”。
而除了湖南省,黑龙江省的“第一会”的主题同样聚焦在思想作风。18日,黑龙江召开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中提到2024年是“工作落实年”,要锤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优良作风,要推动广大干部持续解放思想。
黑龙江召开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会议
图源:黑龙江省信访局
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2024年的第一个关键词。**在这种氛围的烘托下,我们似乎已经嗅到了全力搞经济的气味。
怎么搞钱?提升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它是小巴翻看各地大会后,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比如在2月18日那天,山东召开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希望企业能在山东安心投资;辽宁省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大会,将营商环境视为关键仗。这两个市场被诟病营商环境差的北方省,这么看来也算是“解放思想”了。
安徽省召开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次的大会设立在安徽大剧院,会上表彰了100位民营企业家,力求推动人人重视营商环境、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生态……小巴梳理后发现,强调营商环境和把企业家放在C位,安徽已连续三年这么做了。
除了解放思想和营商环境,新春第一会第三个关键词,叫作“新质生产力”。
新春第一会,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都有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各地名称会不一样),基本上讨论科技、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等议题,而所谓的新质生产力,就是这些议题的落地。
比如广东省领导在大会上表示,在落实“制造业当家22条”基础上,出台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等政策……今年计划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4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图源:广东妇联
而江苏省今年的基调则是“聚焦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像第一经济强县昆山市,在17日就“抢跑”开大会,表示要将新型工业化作为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
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还是人。像今年浙江省大会的主题就是“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广东省亦是如此。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参加了2024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广东对人才和企业的重视。
“会议现场1000人中有超过一半是企业家、教育科学领域的人才……‘实时在粤人口’已经达到1.5亿人,这相当于全国每9个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广东,说明广东经济活跃,能不断提供就业岗位。而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就是能创造就业岗位。”刘晓博说。
从“两会”指标看经济
事实上,各地想要提升新的一年的干劲,“开大会”是一个办法,设指标则是另一个办法。
就在春节长假前,随着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陆续提出了2024年的增速目标及主要任务。从31个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预期目标来看,平均设在5.5%。有意思的是,这两年的目标多多少少缺了点“底气”,像今年有24个省都用了“左右”的措辞。
小巴统计还发现,31个省份中,有18个下调了目标增速,只有13个省份将目标设在5.5%及以上,相比去年少了10个。前四大经济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分别设为5.0%、5%以上、5.5%左右、5.5%,基本高于去年目标,倒蛮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要求。
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目前中国处于累积问题化解期、新兴动能培育期、经济转型阵痛期“三期叠加”中,因此当前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地方政府在规划中出现了些许新变化。比如,这两年一直试图破除“唯GDP论”,出现了一些“质”的指标。上海市就提出2024年研发经费支出要占到GDP的4.5%;浙江省提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到85%。
这背后其实和一个词有关,也就是新春大会中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据统计,31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报告工作中,有29个提及新质生产力。**因此2024年,被定义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元年”。**可以肯定的是,和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大量政策资源将持续涌入。
我们再从各地的“三驾马车”指标来看2024年的中国经济。
投资方面,固定投资增速的目标设定多数高于2023年的实际增速,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各地在新春大会上猛抓营商环境了;消费方面,多数省社会零售额目标增长在5%到8%。事实上,2023年中国消费已开始缓慢恢复,今年春节假期出游总消费6326亿元,较2019年增长7.7%,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头。
但是在外贸方面,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增速目标较低,比如广东目标仅增长1%,江苏只要求“正增长”,山东则是“促稳”。这或许和外海市场整体需求疲软预期有关。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中国与西方逐渐脱钩不可逆的趋势下,在印度、越南、墨西哥制造业强势崛起的挑战下,甚至在国内工厂外移的背景下,中国在2024年的挑战和压力会越来越大。
这种挑战不仅是在外部,内部同样严峻,比如化债问题。去年至今,全国各省市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排在前16的地区中,有9个省市未完成GDP目标,它们在今年都下调了预期目标。而像重庆,尽管完成GDP目标,但却“下调”了今年的目标增速,原本6%以上变成了6%左右。
那么,针对2024年各地新年第一会,以及2024年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安排,经济学家/学者又是怎么看待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头们的分析。
在龙年新春大动作中,湖南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期待。
解放思想,一直是高层提倡的,二十大报告就有具体表述。2023年12月,领导人在广西考察的时候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并上了央媒新闻通稿的主标题。人民日报在那前后,也有“坚持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的评论。近日,广西、福建官方媒体的评论中,也多次强调解放思想。
近年来,高层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问题,提出“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出现了一些干部故步自封、担当不够,甚至半躺平状态。
随着房地产行业出现拐点,土地财政、地方债也都出现了拐点,以前靠“大基建+房地产+地方债”推动经济的方式需要转变,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解放思想。
湖南是经济和人口大省,在经济下行周期需要承担起“挑大梁”的责任。
2023年湖南GDP增速为4.6%,在31个内地省(市、自治区)中排在倒数第九,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024年,湖南需要激发更大热情活力,迎接龙年的挑战。
总的来说,新的一年,要搞好经济,首先要改变全社会的预期,具体到经济领域,就是企业敢扩大再生产,居民敢投资和消费。其次在稳增长、保就业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 **一是强化省域功能。**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广东、海南等十多个省份都把强化省域核心和特色功能相关内容列在重点工作的首位。如重庆和四川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东围绕“一点两地”新定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完善自贸港封关机制等。
◎ **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具体来看,各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选取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大力布局。其次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当然,培育科技成果孵化器和金融支持也非常重要。
◎ **三是优化房地产调控。**2024年,房地产是影响投资和消费的关键变量,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既是稳增长的需要,也是防风险的内在要求,因而是地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来看,各地市场轨与保障轨并举,“三大工程”中的城中村改造工作相对积极。
◎ **四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结合各地措施来看,一是统筹政府债务化解和经济发展,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债务化解重在落实细化,分类处置城投平台债务风险。三是财政化债保持一定力度,特殊再融资债券继续发行。
本篇作者 | 徐涛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吴晓波频道App积分商城新春上新
专业产研报告|书雅好物|生活家电|优惠礼券
1积分起兑▼扫码前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