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点名北上广,打造全方位门户!另有9个城市被委以重任
发表时间:Fri Mar 01 2024 23:59:34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知识经济时代,空港正在取代海港成为超大城市的超级接口。
于是,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这是当今全球城市发展的又一次观念革命。
在此背景下,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纷纷在机场区域建设大型会展中心,以及办公楼、购物中心。
以上海虹桥为代表的空港型CBD,成为一个醒目的新物种。
未来,哪些城市会在日渐激烈的空港竞争中取得胜利?对此,国家早有布局:
01
铁打的北上广,永恒的三大门户
据新京报报道,2月2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航空企业和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并点名了12座城市:
要强化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的洲际连接能力和全球辐射能力,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加快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区域复合型门户航空枢纽建设。
强化一批区域航空枢纽面向特定区域的国际功能,稳步推进鄂州等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和郑州等综合性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民航局点名的这12座城市,在航空综合地位上可分为三档:
第一档是北上广三大城市,定位为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无论看客流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还是看国际航点数量、国际影响力,北上广的综合实力都是遥遥领先的。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果然是铁打的“北上广”、永恒的三大门户。
那么,北上广三大航空枢纽的国际通达能力到底有多强?
民航局介绍,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国际通航点分别达到133个、142个、92个,疫情前每周有近2万个定期客货航班往返于中国的枢纽机场与全球217个城市之间。
深圳虽是全国经济第三城,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也很高,但深圳没有领事馆、国际航线也不够多,在国际交往能力方面无法与北上广相提并论。
数据仅供参考
第二档有7个城市,分别是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定位为区域复合型门户航空枢纽。
在这一档,成都排名第一,深圳排名第二,昆明排名第三,中部六省暂无城市上榜,说明中部区域在国家航空枢纽布局中,优先级不如沿海城市与西部地区。
02
民航局为什么会点名鄂州?
第三档有两个城市,分别是鄂州和郑州,二者分别代表专业性航空枢纽与综合性航空货运枢纽。
有人可能会问,12个被点名的城市中,鄂州是唯一的一个普通地级市,这个城市到底有什么特殊的?
鄂州,是一座位于武汉边上的小城,距离武汉市中心仅50公里,就是这座小城,如今拥有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货运机场,也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
因为地处中部,又靠近武汉,鄂州被快递巨头顺丰看中,并由顺丰参与建设机场建设。截至2023年10月底,顺丰每日有近90架次的货运航班在鄂州机场起降,国内外航线共54条。
拥有近百架飞机,顺丰为何还要参与投建机场?有业内人士指出,建立航空枢纽的重要意义在于发挥中转调度作用,降低航运成本。
03
北上广之后,谁是航空第四城?
以下是全国主要机场2023年的客流吞吐量排名:
2023年,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6317.35万人次,同比增长141.95%,连续四年成为全国客运机场的顶流。
排名第二、第三的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由于上海、北京、成都均为“双国际机场”城市,所以按城市来排名,广州降至第四。
成都第二机场为何能这么快建成?而广州、深圳、重庆第二机场还在规划或建设中。
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北部、东部和南部分别形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门户枢纽城市,但广袤的西部地区缺乏一个有影响力的门户枢纽城市。
做强成都航空枢纽,真正形成了东南西北均衡发展的航空格局,成都成为中国泛欧泛亚的西部国际门户。
有的人说成都已经取代广州成为航空第三城,但从定位来看,广州机场定位明显更高,广州机场定位为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成都则被定位为区域复合型门户航空枢纽。
从更具含金量的“货邮吞吐量”指标来看,广州机场2023年货邮吞吐量达203.11万吨,是成都机场的2.6倍。
未来随着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将新建T3航站楼、两条跑道和综合交通中心等设施,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产,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机场,助力广州坐稳航空第三城。
而北上广之后,作为西部门户的成都,无疑是航空第四城,这是由成都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人口腹地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延伸阅读:
一个神奇效应!大城市越来越像西兰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