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

发表时间:Fri Jan 12 2024 23:01:55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szwbfbt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MbAd68tCpuYLolwjkxhvLQaSYvica35UqJ1Crmwonic5QFOSewkIIH8DmzHuEFBczsZibRw7d4URHZouHC0ZMJvJw/0?wx_fmt=jpeg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0.gif)

《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

余华 著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1.jpeg)

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得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可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旅店操心。

我奇怪自己走了一天竟只遇到一辆汽车。那时是中午,那时我刚刚想搭车,但那时仅仅只是想搭车,那时我还没为旅店操心,那时我只是觉得搭一下车非常了不起。我站在路旁朝那辆汽车挥手,我努力挥得很潇洒。可那个司机看也没看我,汽车和司机一样,也是看也没看,在我眼前一闪就过去了。我就在汽车后面拼命地追了一阵,我这样做只是为了高兴,因为那时我还没有为旅店操心。我一直追到汽车消失之后,然后我对着自己哈哈大笑,但是我马上发现笑得太厉害会影响呼吸,于是我立刻不笑。接着我就兴致勃勃地继续走路,但心里却开始后悔起来,后悔刚才没在潇洒地挥着的手里放一块石子。

现在我真想搭车,因为黄昏就要来了,可旅店还在肚子里。但是整个下午竟没再看到一辆汽车。要是现在再拦车,我想我准能拦住。我会躺到公路中央去,我敢肯定所有的汽车都会在我耳边来个急刹车。然而现在连汽车的马达声都听不到。现在我只能走过去看了。这话不错,走过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尽管这样我还是一次一次地往高处奔,次次都是没命地奔。眼下我又往高处奔去。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汽车是朝我这个方向停着的,停在公路的低处。

……

我在那里坐了很久,然后才慢慢爬起来。我爬起来时很艰难,因为每动一下全身就剧烈地疼痛,但我还是爬了起来。我一拐一拐地走到汽车旁边。那汽车的模样真是惨极了,它遍体鳞伤地趴在那里,我知道自己也是遍体鳞伤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那气味像是我身内流出的血液的气味。

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2.jpeg)

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3.png)

**内容简介:**本书收入余华的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死亡叙述》《爱情故事》《命中注定》《两个人的历史》《难逃劫数》《世事如烟》。这八篇小说是潮湿和阴沉的,也是宿命和难以捉摸的。因此人物和景物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关系都是若即若离。这是作者余华八十年代的努力,当时他努力去寻找他们之间内部的联系方式,而不是那种显而易见的外在的逻辑。

**作者简介:**余华,1960年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 ,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作者:余华

主播:丘禹舜

图片来源:Unsplash

编辑:刘嘉雯 刘东博

审读:黄淳 马丹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4.png)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503042337.png)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6.jpeg)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503042336.jpeg)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8.png)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503042335.jpeg)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10.png)

![](image\夜 · 深读|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503042334.jpeg)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