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读|这一天是大团圆的日子
发表时间:Fri Jan 26 2024 23:20:52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鼠疫(节选)
(法)加缪
李玉民 译
二月晴朗一天的拂晓,四面城门终于开放了,本市居民、各家报纸、广播电台和省政府公报,无不欢呼庆贺。叙述者也就责无旁贷,应当记下城门开放后的欢乐时刻,尽管像他这类人还身不由己,不能全心投入欢庆的行列。
盛大的欢庆活动,从白天持续到夜晚。与此同时,火车站里的列车开始启动,黑烟滚滚,不少轮船也朝我们港口驶来,车船都以各自的方式表明,对所有饱受分离之苦的人来说,这一天是大团圆的日子。
叙述至此,也不难想象,久居我们多少同胞心中的离恨别痛,已到何等苦不堪言的程度。白天,驶入本市的列车与开出的列车,都同样满载着旅客。他们都早早预订了这一天的车票,在暂缓撤销禁令的两星期期间,人人都提心吊胆,生怕到最后时刻,省政府又取消这一决定。在驶近本市的旅客中,有些人还未完全排除恐惧的心理,他们固然大体上了解亲人的命运,但是对其他人和这座城市本身,却不甚了了,不免把市容市貌想得面目狰狞可怕。不过,也是仅仅对整个这一时期没有经受爱情煎熬的人而言,情况才确实如此。
多情的人的确魂牵梦萦,专注于固定的念头。对他们来说,只有一种事变了,就是时间的概念:他们流亡在外这么多月,总想催促时间快些流逝,在列车上已经望得见我们城市的时刻,他们越发热切地希望时间加速再加速;然而,火车一旦开始刹车,在停稳之前,他们反而又企盼时间慢下来,干脆停止不动才好。爱情生活缺失的这几个月,他们内心的感觉既模糊又强烈,隐隐产生一种争得补偿的要求,希望欢乐的时间比等待的时间过得慢一倍。至于在房间或在火车站等候的人,如朗贝尔,须知他妻子几星期前就得到通知,早已做好前来的一切准备,他们都同样急不可待,同样心慌意乱。只因这种爱情或者温情,已被闹了数月的鼠疫压缩成为抽象概念,朗贝尔不免心惊胆战,等待同爱的支柱、有血有肉的爱人共同检验这种感情。朗贝尔恨不得变回初闹瘟疫时那样,想要一气冲到城外,跑去迎接他心爱的人。但是他知道,这再也不可能了。他变了,鼠疫把他变得驰心旁骛,他虽然极力否认,然而这种状态依旧,仿佛心存一种隐忧。在某种意义上,他感到鼠疫结束得太突然,自己一时还不适应。幸福飞速到达,事态的进展超乎期待。朗贝尔明白,一切会一股脑儿还给他,而快乐成为滚烫的美食,不能细细品味。
此外,这种心态,所有人也都像朗贝尔那样,或多或少意识到了,因而就应该谈谈所有人的情况。在这火车站的站台上,他们开始了私生活,但相互交换眼色和微笑,仍能感到他们这个集体。不过,他们一望见火车冒的黑烟,流放感就当即烟消云散,沐浴在如醉如痴的欢乐中了。等列车一停稳,以往经常在这同一站台上无休止的分离,一瞬间便结束了,正是在这一瞬间,他们又狂喜又贪吝,手臂紧紧搂住他们已忘记鲜活形状的躯体。且说朗贝尔,未待他看清楚,朝他跑来的身影就扑进他怀里。他抱住她,将她头紧紧搂在胸前,只看得见熟悉的头发,不由得流下眼泪,却不知道是为眼前的幸福,还是为过久压抑的痛苦而抛洒,但是至少可以肯定,泪水会阻止他查验埋在他肩窝的这张脸,是他朝思暮想的面容,还是一张陌生女人的脸。等一会儿就能见分晓,他怀疑得是否有道理。不过眼下,他要跟周围所有人一样,摆出相信的样子,鼠疫尽可以扑来,再撤走,人是不会因此而变心的。
……
中午,太阳战胜了从清晨就在空中与其搏斗的寒风,向城市不间断地倾泻着静止不动的光芒。白昼停滞了。山头要塞的大炮不断向入定的天空轰鸣。全城居民倾巢出动,庆祝这一令人激动万分的时刻,而在这一时刻,痛苦的时期结束了,遗忘的时期尚未开始。
各个广场都跳舞狂欢。转眼之间,交通流量就猛增,汽车越来越多,在拥挤不堪的街道上艰难地行驶。整个下午钟声齐鸣,响彻金光普照的蔚蓝天空。原来每座教堂都在举行感恩礼拜。与此同时,娱乐场所也都人满为患,咖啡馆不再顾虑将来,最后一批烧酒存货全部拿出来供应,柜台前挤满了人,一个个都那么兴高采烈,其中有许多搂抱在一起的男女,在大庭广众之下也都无所避讳了。人人都高声叫嚷,开怀大笑。几个月以来,他们每人守护心灵而积存的生命力,现在要在这一天中耗尽,真把这一天当作他们的幸存之日。等到明天,生活本身才倍加谨慎地开始。眼下,不同身份的人相聚甚欢,情同手足。死亡降临都没有真正实现的平等,解脱灾难的欢乐却做到了,至少在这几个小时成为现实。
作品简介
《鼠疫》以精细简明如史料的文体,记叙在一个叫奥兰的小城发生的持续近一年的鼠疫之灾。因巨大影响和深刻寓意,加缪笔下的“鼠疫”,曾被指代为当年的“法西斯”恐怖,后来被越来越多人喻为人类曾经面对、现在正在经历,甚至将来仍旧无法幸免的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的象征和缩影。这让该书成为人们灾难中的必读之作。
该书面世之时,就被称为时代里程碑式作品,并使加缪在195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作者:阿尔贝·加缪
主播:丘禹舜
图片来源:pexel
编辑:薛永利 刘嘉雯
审读:黄淳 王容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