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障房大变!非深户也可申请!将覆盖500万打工人
发表时间:Mon Jan 08 2024 14:16:04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最近深圳保障房又有大动作!
前段时间,“深圳六成市民将来可入住保障性住房”上热搜,上周,深圳住建局发布征求意见稿,4类城中村优先拆除,可配置保障房!
深圳住建局发布《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城中村将通过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进行改造,位于国家、省、市等各级重大民生项目、重大基础设施范围等4种城中村用地优先纳入拆除新建范围。
具备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可按要求配置一定比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毕竟深圳土地面积较少,而作为一个建设在城中村上的城市,深圳有2042个城中村,总楼栋达31.9万、总套间数达591.3万,占全市建筑超四成!
事实上,如今深圳保障房的部分房源也正是从城中村中改造而来,比如“统租”也是其中一种方式。
除了改造城中村,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新建房源。
据深圳发布消息,“十四五”以来,深圳已建设筹集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49万套(间),其中,2023年建设筹集了18.9万套(间)。
12月28日,深圳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集中开工,共有13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
据羊城晚报,深圳市住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2027年全市将累计新增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0万套(间),覆盖约350万~400万人。预计到2035年,保障性住房覆盖人群将达到约500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6%。
以后,保障房更多了!但是,深圳什么人住得起?
保障房是一个统称,在深圳,现行的保障房体系以公租房、保租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不同的房源适配的人群不同,申请条件差异也比较大。
● 公租房 ●
拿大家最熟悉的公租房来说,租金低廉、房屋条件好,最大的“硬伤”就是房源太少了!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8w+人轮候公租房,其中福田区户籍的就有10万人,南山区也有近10万人轮候。
2023年8月1日起实施新规后,公租房的准入门槛更高了。在深户+社保年限要求+本市无房的基础上,还需满足财产收入要求——
当前的要求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54000元 以下;3人及以下家庭 (含单身居民) 财产66万元以下,4人及以上家庭财产87万元以下。
这也让不少网友吐槽:工资超过4500就不能申请公租房了。
图文无关
● 保租房 ●
保租房是比较新的一种保障房类型,类似于租赁型人才房。租金更贵,通常为市价6折或9折。以小户型为主,配套和装修方面也更精细,申请条件有学历要求。
保租房不要求深圳户籍,但需具备深圳规定的人才引进迁户核准条件,且需要在深圳缴纳社保。
以宝安最新开放申请的安居鸿栖台和燕和苑项目来举例,申请条件中还要求**“社保缴纳单位的工商注册地在宝安区”**。
图文无关
● 共有产权房 ●
公租房和保租房都是租赁型的保障房,共有产权房则是配售型的。申购条件只需满足深户+社保年限要求+深圳无房即可以市价5折购买,产权封闭流转。
此外,虽然8月起不再安排建设安居房和人才房,但深圳还有多个安居房和人才房项目尚未入市。符合条件的轮候人或人才,届时仍然可以申请。
不过,从此前公开配售的共有产权房和人才房来看,产权封闭流转的特殊性,让购房者更看重居住品质,方便通勤或位于未来发展预期更好的区域的房源更吃香。
图文无关
写在最后
深圳高昂的房价和租金水平,让深圳人渴望住上保障房。但同时,保障房设置的门槛以及供不应求的房源数量,又让打工人难以企及。
保障房只能保障部分住房群体,也成了深圳吸引新人才的方式,在户籍、社保、收入上设置必要的条件无可厚非。
但另一方面,深圳6成人口住在城中村,对打工人来说,或许房租低廉的城中村就是“野生保障房”。
城中村的改造已经开始,打工人更担心的是,会不会保障房住不上,城中村的租金价格反而上涨了?
总之,还是希望保障房多了更多人能住上,也希望城中村环境好了,让打工人能住得更好。
AUTHOR
EDITOR 编辑 | 菜菜
DESIGN 设计 | 柴柴
PHOTO 摄影 | 谢幕、sukixt
本文由深圳城事攻略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
EDITOR'S PICK
最近微信改版,不星标【深圳城事攻略】,可能会收不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