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生活篇 - 从大厂出来的人,都在做什么

发表时间:Wed Jan 17 2024 07:10:08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see-explore_world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AjDJVT3usKYWDfibg7ml8zge8M8KONdic7ADtfxquw5gEAXoEvhKUAy8IxeZic2tO81ib69g918zwtib9Mr4keCW2g/0?wx_fmt=jpeg

人终归都要回到自己合适的地方

地产、互联网发展了那么多年,万科、腾讯、华为、阿里,现在也都到了回归正常增长的时候,整个互联网C端,除了字节、小红书和拼多多在增长,其他早已杀成了红海。

过去这些高利润行业的利润要被挤出来,到技术突破的行业中去。年龄增长、贵、家里事儿又多的大厂人从大厂离开是必然。当然也有这些年爬升很快的大厂人,跟着人或者业务成长,我们只说普适情况,给大家一个参考。

大厂固然稳定,也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但是大厂的流程多、合作关系复杂、个人贡献很难在集体中体现,考核机制也更倾向让人业绩导向而不是做正确的事情,总归凡事都有2面性,尤其到了一定的年龄,想做些事情,是否待在大厂是一种人生选择。

![](image\生活篇 - 从大厂出来的人,都在做什么\0.jpeg)

最近接触了很多之前的同事,小伙伴,也逐步在放宽自己的眼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同行业垂直领域深耕

比如互联网人,之前大多数人的成长是借着平台能力,现在平台没了,那就可以去垂直领域,比如SaaS,支付、AI、算法、短视频、游戏等。

在大厂待惯了,或者没有仔细去观察,就会觉得大厂之外的小公司,都是管理混乱,流程混乱,业务半死不活。的确,垂直小公司的基建、福利的确比不上大厂。但是哪个大厂不是从小公司走过来的呢?只是在成长过程中九死一生。

小公司的创始人也基本都是有大厂经验,如果这家公司抓住了一个垂直赛道,并且创始人团队有视野,有能力,依然可以活的非常好,而且工资收入也不低。

二、自己创业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出来创业,现在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有自己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要,那些毕业不久就出来创业的人,值得尊敬,要么是冲劲满满,要么是认知到位,要么是有高人相助。

换句话说,在公司里打工,除非身居高位,收入和决策有一定的自主权,否则已经很难让一个中年人兴奋。

出来创业,就不一定要局限在自己的行业了,有做实体的,有做咨询的,有做内容的,有做外贸的;当然很多还是选择在自己的行业里做一个合伙人,和朋友一起做一个领域。

我所看到的,大家都是在经历生死之后,慢慢跑出自己的模式,这其中的风险、艰辛和付出,相比而言坐班也是很舒服的。

三、自由职业

相比一定要开个公司创业,也有很多小伙伴选择了自由职业。

比如自己做做自媒体,有的小伙伴文笔很好,阅历和思考也很多,在小红书、视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做一个有趣的灵魂,依然可以获得很不错的流量。我们知道有流量就是可以变现的。

也有小伙伴自己开个网店,利用在互联网的经验分析商业模式,找到合适的赛道,我们会发现在电商已经卷了那么多年的今天,如果你有专业的知识和商业分析能力,依然能找到一小块天地。

还有小伙伴本身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很强,比如技术、产品、运营,去做知识输出,知识变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有投资特别厉害的人,积累了足够的本金,靠投资实现时间和财务自由,我觉得这种人很厉害,但是极少数,需要有很好的风控和认知。

这里要说一下所谓的成功学,我是看不上,这也是我当时选择出来看看的原因,见见这个世界的鬼怪,现在一眼能看出来谁在包装,总之,做成功学的导师们都基本成功了,他的学生们目前还很少听说特别成功的。

四、转换思维,投入其他赛道

也有小伙伴,打了很多年的工,发现自己的性格其实根本不适合原来的工作,有做了多年的销售,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i人,应该安心去做研究,有做了多年的技术,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e人,应该多去做外向社交的工作。

研发类、产品类、市场类、销售类,很多人其实没在自己合适的岗位上,更多人只是因为自己做了这个工作,本着责任心和压力在努力,能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是非常难得的。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五、总结

总之,时代在变,高增长掩盖的问题,会逐步出现,我们要告别过去干啥都赚钱的思维,用复利增长的思维去经营自己,让时间来沉淀,做一个聪明而又理智的人,共勉。

我的公众号都是原创,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期待和你沟通。

喜欢就点赞/在看/关注三连,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