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的财富创造能力和产能过剩问题 【核心内容】
- 1950年代,中国通过投入大量小米来支援航空工业建设。
- 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劳动者利用资源能力的关键。
- 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是由工业产能过剩和去工业化进程引发的。
- 服务业可以间接创造价值,但国民财富的根本来源是农业和制造业。
- 货币只是工具,不代表财富。
- 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粮食安全和工业生产能力是创造财富的关键。
- 产能过剩可以通过基建、国防和星际探索等方式消纳。
【评论内容】 小红书用户: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工业和农业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服务业只是财富的再分配。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超过美国,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成就!不过,产能过剩问题还需要通过基建和其他方式来解决。 微信公众号读者:这篇文章真是让人开了眼界!原来财富的创造和货币的作用是如此复杂而有趣。不过,我还是对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有些担忧,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 【标题】:“小米”背后的国家财富秘密
【核心内容】:
- 周恩来总理在1950年提出用60亿斤小米支援航空工业发展。
-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正式决定这一投入。
- 1951年,王大珩用1400万斤小米在吉林长春建立仪器馆,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光电测距仪等几十个“第一台”精密光学设备,奠定了中国光学事业的基础。
- 小米是当时财政收支和供给的计量单位,可用于直接创造财富的农业和制造业。
- 强大工业国的服务业为强大工业服务,弱小工业国的服务业为弱小工业服务,前者比后者更有价值。
- 国民财富的根本来源是能够直接创造财富的农业和制造业,货币是手段不是目的。
- 定义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保障下的工业生产能力。
【评论内容】: 小红书用户:哇,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小米!原来小米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和财富秘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真是来之不易。点赞!
微信公众号读者:有趣的文章!从小米到国家财富,作者用生动的例子阐述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不过我有个疑问,现在我们国家服务业的发展真的超过了制造业吗?期待作者接下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