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国际颁奖礼“一曲三连”,“六边形作曲家”王之一是如何炼成的?

发表时间:Fri Feb 23 2024 20:03:25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nakedmusic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e85sPh5iaL9hPMWI57s1aibCzG6pu7bXCHGAPfNO2PLBOACp2nZoefhiaypcgpEicQD0GF2PEGvDAjcGbScHBU0ffg/0?wx_fmt=jpeg

作者 | 朋朋          编辑 | 范志辉

一开年,一位中国作曲家频繁地出现在国际音乐颁奖礼上。

先是去年12月美国阿卡德米亚音乐奖,他的作品《Where the Heart Is》(中译名:情深的地方)斩获了器乐曲类别大奖;继而在今年1月颁出的欧洲科律辛国际音乐奖,该作品又获得最佳器乐作品;2月,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星光大道博庞剧院举办的2023世界娱乐大奖颁奖典礼上,这首作品再次赢得最佳器乐作品。

而成功实现“一曲三连”的,正是作曲家王之一。

当我们回溯王之一的履历时,会发现《Where the Heart Is》只是他音乐版图中颇为精彩的一隅。多年来,他的音乐作品横跨众多领域,涵盖了严肃音乐、影视配乐、舞台剧、流行音乐和世界音乐等。

作为业内为数不多跨界广泛的作曲家,王之一如何看待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在流量时代,音乐人又该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价值?在中国音乐出海的过程中,我们本土的艺术家还有哪些可为?这些都是我们所好奇的。

“六边形作曲家”

在横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王之一用一首首动人出彩的音乐作品,缀连了无数个闪光时刻。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王之一创作的《开幕式迎宾曲》便响彻会场。与此同时,他还共同编配了《我和你》、《梦幻五环》、《中华礼乐》和《主火炬点燃》。

随后在流行音乐领域,他先后为**林忆莲的专辑《盖亚》编写弦乐,在李健的专辑《拾光》**中担任多首歌曲的编曲,为韩磊、韩雪、常石磊等歌手创作了多首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歌迷群体中口碑不俗,也在众多颁奖礼上屡获佳绩。他与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友常石磊保持多年的合作默契,从参与他的专辑制作、演唱会钢琴演奏,到担任他在《中国之星》表演时的御用编曲。

近年来,王之一在影视音乐领域的成就更显璀璨,先后为商业大片《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等制作配乐,成为媒体笔下“为英雄谱曲”的作曲家。王之一凭借前者荣获第1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音乐奖,依靠后者入围第11届好莱坞传媒音乐奖最佳短片原创音乐

因其在音乐领域的突出成就,王之一先后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美国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也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格莱美奖”评审资格的艺术家;世界电影音乐协会会员;LIT国际音乐奖唯一的中国评委;以及腾讯浪潮评委会成员。

今年,他被收录在具有125年出版历史的权威传记书籍《马奎斯世界名人录》中。

**在创作这件事上,王之一是绝对的“六边形战士”,在诸多音乐领域频繁跳跃地施展作词、作曲、编曲、演奏、制作等多项技能。**但他似乎从未被不同的音乐类型所限制,反而能在“命题作文”中营造自己的创作空间,将每一首作品都印上个人色彩。

作为科班出身的音乐人,王之一熟稔于用音乐来记录和表达情绪和感受。从在音乐院校求学到成为职业作曲家的成长之路上,一段段如影随形的记忆,一次次妙手偶得的灵感,都被他捕捉下来化为生动曼妙的音符。每当面对不同的创作项目,这些平常积累的宝贵素材,往往就能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载体、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风格,编织灵感生根发芽”。**

例如此次实现“一曲三连”的《Where the Heart Is》,最早可以追溯到王之一在18岁时写下的旋律。那时,他正面临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毕业,有感于将要“离开校园,飞向社会,追寻自己的人生”而完成了这首作品的最初版本,并在校园元旦晚会上与全班同学共同表演。

“它诉说一种别离、依依不舍的情感,对故乡、对成长地的一种怀恋。”时隔多年后,王之一将这首旋律重新编配,形成完整的作品《心底的天籁》,并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由童声合唱团进行了重新演绎。

在王之一看来,别离与依恋是这首旋律的底色,两个版本中情感始终是相通的。“在最初版本中,是我们对成长的校园依依不舍;在完整版本中,那些纯净美好的童声,是对成长地、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经过时间的积淀,王之一将更多的人生体悟融合在这首乐曲之中,又将歌曲《心底的天籁》改编成器乐曲《Where the Heart Is》,以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双重奏为主线,配合管弦乐队的衬托,化为一首更加含蓄和细腻的作品。“两个提琴遥相呼应,又相互缠绵,以委婉柔和的演绎,留给听众一个没有歌词限制的想象空间。”

不止一曲《Where the Heart Is》,更难能可贵的是,王之一始终在探索音乐的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王之一与独立音乐唱作人洪如开启了一番全新的合作。据了解,他们二人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校友,此前曾合作过洪如的单曲《如水》,这一次他们将在新专辑中开启更加深度的合作。

“我们希望在这张专辑中挥洒更多的可能性,塑造立体的音乐表述,以至于我们并没有框架出一个主题来局限方向。”洪如告诉音乐先声。今年他们将全面推进这一张专辑,“让创作与感受不断碰撞,以开放的思维去构想呈现多面的演唱”。

以音乐为容器,二人尝试装下更为多彩的艺术梦境,“不仅仅局限于情爱部分,而是放眼更加多元的主题和感悟,刻画更加丰富的情感维度。”

正如王之一所说,他期待跟有默契的音乐人,创作出让彼此都为之激动的东西。

跨界背后的审美与创造

伴随着音乐载体与媒体日益更新的发展,古典音乐往往要直面“古典音乐已死”的舆论呼声,尤其在镁光灯追焦流行音乐的大环境下,古典音乐创作者相比显得有些身处公众的视线之外。

而从古典音乐跨界到流行音乐,王之一修炼出一种“化繁从简”的音乐智慧。**在他看来,不论音乐是什么风格,也不论音乐以何种形式呈现,无非“都是在12个音上做文章”。**对于这个时代的创作者们,与其拘泥于音乐风格的桎梏,不如回归创作初心,用真情实感的表达来和听众共鸣。

据王之一回忆,他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阶段,正值欧美流行文化的繁荣,那时他就经常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沉浸于迈克尔·杰克逊、玛丽亚·凯莉等歌手的歌曲,以及好莱坞类型璀璨的电影。这或许也是他并不拘泥古典或流行的原因,也为后来的多元跨界埋下了种子。

在古典音乐教育和流行文化的熏陶中,王之一也对两者的关系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即**“古典音乐也不过是数百年前的流行音乐”。**在普通听众的认知中,古典音乐可能显得阳春白雪。但事实上,古典音乐也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我们很难将音乐一分为二,说一边是古典音乐,一边是流行音乐。当今时代,二者其实已相互影响,你中有我,在浩瀚的音乐世界里拥抱彼此。

在创作的过程中,王之一鲜少用音乐的风格给自己设限,而是乐于与演唱者、导演、艺术家等合作伙伴去碰撞和启发,让音乐中的12个乐音能够变幻出更多的新意。在实现了自己对音乐高品质的要求之后,奉献给听众。

在洪如的描述里,王之一的创作并不会去迎合潮流,而是在不同的创作经历中,用诚挚的心态去谱写一个个崭新的音乐角色。

在王之一看来,音乐人游走于多变的创作种类,类似于电影导演拍摄不同类型的电影。就像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他既能拍摄《侏罗纪公园》这样的科幻作品,也能拍摄《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人文巨著。”

在面向不同的受众时,王之一更乐于享受创作与表达的过程,相信好的作品自会有它的市场和受众。

在他看来,**音乐作品是“因”,市场反响是“果”。**创作者无法左右市场对音乐的评价,但可以通过自己的标准和审美将作品做到极致,反而能在流量时代,为自己的作品找到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微妙平衡。

当王之一置身于国际音乐界,他依然遵循“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迎合、不讨巧”的创作准则。在《Where the Heart Is》这首旋律性极强的作品中,他倾注了东方情调的含蓄、内敛,却又有着层层递进的饱满深情,并赢得了西方音乐界的一片赞誉。

据悉,他从幼儿时就受到父亲的音乐启蒙。在同龄的小朋友还在为课后作业而繁忙时,王之一已在父亲的规划下每天背唱一首中国民歌。直到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时,他已经背下了几百首经典民歌,并根植在他的记忆中,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他的创作。

如他所说,“每一个地方的艺术创作者,都会受到环境和土壤的孕育影响而吸收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养分。这些民歌的熏陶,使得我作为中国艺术家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让我的作品或隐或明地散发出东方的芳香。”

结语

谈及自己的音乐作品时,王之一常用的一个高频词是“发芽”。

**所谓“发芽”,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创作哲学,不仅仅是指音乐作品完成后的自然传播和接受过程,更是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论。**在他看来,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需要创作者全身心地投入,精心打磨和雕琢每一个细节。而完成这些之后,创作者就应该将作品交给市场和听众,让它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在当下浮躁的行业环境中,如此虔诚的创作态度,实属难得。他并不急于追求短期速食的成功,而是更加注重作品的长期价值和影响力;自然也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不被外界的赞誉或批评所动摇。

这样的坚持,源自他相信好音乐自有生命,只要音乐人悉心培育,市场会静待它发芽。

先声话题

**话题内容:**你认为,古典与流行之间,到底有没有壁?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将会在本周发布的文章推送内,从所有留言评论中,挑选3位读者,分别赠送18.88元、8.8元和6.6元红包。获奖名单将在每周日的“先声周报”栏目中公布,请保持关注。

长期招聘音娱产业记者(实习/兼职/全职),不问出处,能力说话,待遇从优,详情请后台回复“招聘”。

排版 | 宁斯琦

音乐先声工作室介绍

**音乐先声,即专注音乐产业,先发未来之声。**怀抱对文字和产业的敬畏之心,我们致力于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通过对国内外音乐产业案例、现象的研究分析,拆解背后的逻辑、规律和趋势,持续输出深度干货,争取领先行业半步。

目前,音乐先声在虎嗅、36氪、钛媒体、界面等核心平台累计发文超1300篇,获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作者,内容穿透力、行业影响力居音乐垂直领域第一位。

往期热文

腾讯音乐 网易云音乐 咪咕音乐 华为音乐

字节音乐 Spotify 音悦台 YouTube Music

洗歌 刷量 盗版 诈骗 黄牛 版权PUA

演出刺客 分区售票 演唱会 音乐节 Livehouse

播客 区块链 NFT Web3 ETF 元宇宙

虚拟偶像 AI音乐 签售会 OST 小卡

罗大佑 宋冬野 郭顶 五条人 毛不易

汪苏泷 大张伟 TFBOYS 刀郎 南拳妈妈

国产音综 中文说唱 内娱饭圈 地下偶像 网红乐队

中国好声音 乐队的夏天 我们民谣2022 我是唱作人

天赐的声音 乘风破浪 时光音乐会 青年π计划

- 关注我们,收获最新产业洞察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点击下方“在看”。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