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

发表时间:Thu Feb 01 2024 18:46:03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appsolution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ePTzepwoNWMgZHGGndjMicZ3cojsFZosgcEg3iaMA2KykcHSiaw8ia1rAc3JAztlY1GW5swBMS9tYn42xUmPSU8UUA/0?wx_fmt=jpeg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0.gif)

当 Google 打出「五倍工资」和你抢人才,你会怎样应对?

Melanie Perkins 的选择是做了一份名为《拯救戴夫(Save Dave)》的 PPT: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jpeg)

《拯救戴夫》部分页面,由「The Information」整理

这份有点「中二」的文档,不仅把戴夫「拯救」了出来,还颇贴切地描绘了 Canva 团队的底色。按「戴夫」后来说的:「才华洋溢、充满干劲、富有远见、信念坚定,也夹杂着健康份量的厚脸皮和古怪。」

创立于 2012 年的设计平台 Canva(可画),如今已成为全球其中一家最具影响力的独角兽公司。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2.jpeg)

Canva 三位联合创始人

去年,Canva 的年营收高达 20 亿美元,月活用户超过 1.5 亿,其估值还曾在疫情线上协作趋势的推动下冲至 400 亿美元(现回归至 255 亿美元)。

难得的是,规模的扩大并未没有改变它结合了敏捷高效和关怀的管理文化。

同样不曾走偏的,还有 Canva 的愿景。Canva CEO Melanie Perkins 说:

我们对 Canva 的抱负是为全世界赋予设计的能力。
我们的意思真就跟字面上说的一样 —— 我们想让每一个人都设计出他们可想象出来的任何东西,无论他们说的是什么语言,用的是什么设备。

从澳洲到硅谷,被拒绝了 100 次的年轻人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3.jpeg)

Melanie Perkins

在 2005 年,当不少大学生还在大学里兢兢业业地学习着 Photoshop、InDesign 时,刚升大一的 Melanie Perkins 已经开始教别人怎样用 Adobe「全家桶」了。

虽然这「技能差」给 Perkins 带来了一些收入,但她还是觉得整件事很离谱:

人们得花一整个学期来学习各种按钮,这太荒谬了。

她渴望做出能简化让整个设计流程的软件,但这个项目对于当时只有 17 岁的她来说也太大了。

Perkins 没有被「庞大」吓退,而是以小切入,从做校刊开始。

她和当时的男友 Cliff Obrecht 往家人和朋友借钱,用了两年时间搭建出设计平台 Fusion Books。这个拖拽式的设计工具随后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年刊公司,还扩张到了法国和纽西兰。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4.jpeg)

大学时期的 Melanie Perkins 和 Cliff Obrecht

有了这次成功,两人开始勇闯硅谷,想为那个更大的愿景寻找投资。

Perkins 经常说,他们在找到投资前,在硅谷给人拒绝了超过 100 回。

回头看,这也不意外。

正如「The Information」所言,Perkins 和 Obrecht 不是常见的那种科技公司创始人 —— 俩人都没有技术背景,公司还在离硅谷巨远的澳洲,投资人还特别不喜欢俩创始人是情侣关系(「闹分手怎么办?」)。

甚至当 Perkins 真正约到对他们想法感兴趣的著名投资人 Bill Tai 时,Perkins 还「实力」证明俩人真是「硅谷门外汉」:

我拿着我的打印版提案去赴约,我那时还不知道这很不酷。
当时他问我有没有 iPad,我说没,然后就翻着我那叠厚厚的纸质提案,尝试去解释出版业的未来,我们要如何去和那些大公司竞争。

Perkins 在播客「How I Built This」中分享道。

当时,她以为 Tai 根本就不感兴趣,因为他整个过程都在用手机,「我尴尬极了,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失败者」。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5.jpeg)

Bill Tai

然而,Tai 不是不感兴趣,他当时拿着手机忙,原来是在给 Perkins 搭桥连线。回家后,Perkins 收到 Tai 的电邮:「如果你能建立一个技术团队,我很乐意投资。」然后还给她找来 Google Map 创始人 Lars Rasmussen 做技术顾问。

在 Rasmussen 看来,他在 Google 合作过的 Cameron Adams 是第一人选,而 Adams 的确也成为了 Canva 的联合创始人。同时,Perkins 也想请另一位 Google 工程师 David Hearnden,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拯救戴夫》PPT。

至此,Canva 总算是组队成功了。

都说 Canva 改变了设计,它到底改变了什么?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6.jpeg)

每秒 200 个新设计。

Perkins 最近在《彭博社》采访中分享,这就是 Canva 上新设计产生的速度。

前 Greylock Partners 投资人 Kevin Kwok 会在 2021 年撰写长文分析,为何 Canva 和 Figma 能在 Adobe 的巨大市场影响力下闯出一条新路 —— 因为这两家公司都找到新的「原子概念」。

「原子概念」是一个产品的核心,也是产品搭建的底层。它的抽象层级应该和应用场景以及工作流紧密相扣。

在 Kwok 看来,Photoshop 的本质是对图片的调整,其原子概念是像素,用户能以像素级别的方式来「修图」。而 Illustrator 的原子概念是矢量。这些都是特别细的单位,也是专业设计师需要的。

然而,随着市场营销从线下走到线上社交媒体,市场团队开始需要快速便捷地对物料进行微调,测试不同渠道对不同物料的反馈。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7.gif)

Canva 可根据不同社交媒体平台「自适应」调整

这些人需要的不是像素级别对物料的调整,可能就是在设计基础上对少部分文字、图像等元素的修改。

这也是 Canva 擅长的。

Canva 的原子概念不是像素,而是模版(template)和部件(component) —— 用户可以自己在平台上挑选各种模版,也可以在公司原有设计好的模版上增减图像或文字元素。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8.jpeg)

图片来自 Kwokchain

Perkins 最开始也许没看出这些概念上的差异,但她的确感受到整个设计流程是多么繁复。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9.jpeg)

Canva 商业计划中描绘的「专业设计流程」,来自 Canva

(做校刊时,老师学生)这些完全没有设计经验的人,会被寄望能做出看起来很专业的设计。

从 Canva 2013 年版本的商业计划书解释,Canva 就是要把让用户「安心做设计」。而找图,裁图,找字体,找装饰元素这些杂活,平台都帮你准备好👇🏻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0.jpeg)

Canva 商业计划,2013 年版本,来自 Canva

一如 Kevin Kwok 分析,正因为找对了「原子概念」,Canva 对模版和素材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其他竞品,甚至为其打造了交易平台和社区:

除了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它还巩固了 Canva 的平台网络效应。
越来越多创作者通过在 Canva 上卖组件来赚钱,它也巩固了 Canva 作为一个拥有最强大生态系统的工具的地位。

Canva「自产」的预制素材能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但整个生态产出的预制素材,也许可以满足近乎所有用户需求。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1.jpeg)

图片来自 Kwokchain

产品的成功,除了理念策略要正确,执行更是关键。

Perkins 从一开始就很确定,软件一定不能激发「恐惧」。

2013 年,当时 Canva 团队已经就产品捣鼓了一年,投资者也在施压要看成品,但 Perkins 看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 她们想要的目标用户,也就是非专业设计师用户,他们在面对 Canva 时「按个按钮都害怕」。

领投了 Canva 种子轮的 Blackbird Ventures 创始人 Rick Baker 回忆道:

Mel 当时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但她很稳:「不,如果我没法对这产品感到自豪,我就不会发布它。」

Perkins 后来设计了一些特别的教学指引:去邀请用户从素材库拉一顶帽子戴在猴子头上,或者是把一些图案的颜色换成自己喜欢的。

这些小挑战任务充满趣味性,很个性化,甚至还有点傻。

我们一直在优化这个体验,直到我们可以让新用户快速上手,五分钟就能设计出一个东西来。

在 Felicis Ventures 合伙人 Wesley Chan 看来,Perkins 对让用户上手时间的「苛求」,就跟 Google 创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拿着秒表在算搜索反馈时间一样,尽可能地减少交互摩擦。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2.gif)

在一代接一代的迭代后,Canva 已经拥有庞大的模版库,囊括了大部分线上创作情景,从平面到 PPT 到视频统统涵盖,不变的是对简单和直觉性交互的坚持:

和一开始就给你 1000 个按钮相比,我们只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才展示出那些工具。
如果你想添加一个表格,你可以直接搜表格,然后添加到你的页面上。然后,你就会得到编辑一个表格所需要的所有的按钮。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3.gif)

一家不做「十年计划」的公司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4.jpeg)

当「The Information」记者问 Perkins,她希望 Canva 十年后能做到什么程度时,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起了 Canva 已经公布的「两步计划」:

第一步:建立世界上其中一家最有价值的公司。
第二步:尽我们所能去做好事。

而在 Perkins 看来,这应该是一个 50 年的计划。

Perkins 就是这样一个一直走在自己赛道里的人,因远见和坚定著称。

迪士尼 CEO Bob Iger 也是 Canva 的投资人之一,他认为 Perkins「敢于承担大胆的战略性风险」,同时也「有预见挑战的能力」:

他们规避了许多以这种速度快速扩张规模和普及度的公司会犯的错误。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5.jpeg)

Bob Iger 于 2023 年成为 Canva 的投资人和顾问

现在,Canva 内部有一支专门的「气氛队(the vibe team)」来照顾员工,让大家更开心,「大家可能会光脚在办公室穿行……每天一起吃午餐」,给人感觉非常「早期 Google」。

但在员工眼中,和 Perkins 合作也不是只有快乐轻松,有时候她会在凌晨两三点还在发信息:

我不太确定她是怎样做到的,但她好像知道 Canva 里发生的一切,直到现在还是这样。

当 AI 大潮袭来,Perkins 决定要入场。

那是一个艰巨的任务,Perkins 六月确定要做,十月就上线,这几乎要求整个公司都必须快速调动起来。而且,新产品是要推给 1.5 亿用户,所以质量也得有保证。

这一切加起来让项目变得异常困难,「但 Mel 从来都不会害怕」。

2023 年 10 月,Canva 顺利推出一套 AI 设计工具 Magic Studio:从扩图、视频生成、品牌文案撰写到自动将 PPT 制作成不同语言版本的功能,Canva 的 AI 工具一如既往地覆盖众多领域。

Magic Studo 介绍

毕竟,现在面对的不止是已经开始推出「简易版」免费设计工具 Adobe Express 的 Adobe,微软的办公全家桶也在其中。

前年,Canva 正式推出 Canva Docs,被视作是对 Word 这类文本编辑器的挑战。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6.gif)

但在 Perkins 看来,这还是和 Canva 最初诞生时和 Adobe 的关系一样 —— 它不是要抢走 Adobe 的用户,而是要帮助那些可能没资源用 Adobe 产品的其他用户。这是在填补一个空缺。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7.jpeg)

Canva 商业计划,2013 年版本,来自 Canva

Canva Doc 不是要替代 Word,而是「填补市场的一个空间,介乎于基本的文字处理器和复杂的设计工具之间」。

Perkins 很懂产品……她对于市场以及其走向有很深的认知。

迪士尼的 Bob Iger 如此评价道。在他看来,Canva 用户在未来十年做到 10 亿级体量,并不是没有可能。

她有统治世界的欲望。
这听起来可能非常负面,但你得明白,我现在用这个说法的情景,其实是非常正面的。

Canva 的「首席布道官(chief evangelist)」Guy Kawasaki 说道。

Kawasaki 是硅谷风险投资家和作家。

同时,他也是乔布斯的好友,著名的苹果「首席布道官」。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8.png)

![](image\她用十年打造全球最大设计独角兽,要和 Adobe 掰手腕\19.png)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