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

发表时间:Sat Mar 02 2024 11:59:05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appsolution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ePTzepwoNWPXumQ5F6DdQ1Ckic7vd1bRlE8gJfZ8W82MGx0wZTZXJ1J0Jvs5okcMZo9N3DHaJhRYR35FlnLqpxg/0?wx_fmt=jpeg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0.gif)

2023 是软件狂热的一年,严格来说是 AI 圈的狂热。

经过一年的角逐,从 AI 独角兽的突然诞生,大厂砸钱追赶,再到一批开源的模型也纷纷推向市场。一时间,基于 GPT 的各种配套软件诞生了,你的笔记软件可以自动写总结写新闻了,可以操控电脑自动做 PPT 的软件也有了,一帮充满创意的新玩家也在 GPTs 的市场中找到了商业机会。

沸腾的不只是软件世界,另一边一帮硬件玩家们也纷纷「梭哈入局」,他们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AI 原生设备(AI-native Devices),并在今年 CES 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大放光彩。

众多新品牌通过精心策划的发布会,首次展示自己的 AI 新品,甚至试着跟巨头林立的手机市场抢镜头,仿佛时光又回到 iPhone 刚诞生头几年的盛景。激进的业内人士也开始喊话,戏称现在我们还处在「网络石器时代」,而 AI 原生硬件将颠覆一切。

经过了一年的预热,现在第一批 AI 硬件终于到齐了,也纷纷集中在 2024 年开始陆续安排发货。虽然这个新牌桌上的玩家,依然很少,但这批先锋硬件,也值得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下。

AI 硬件新同学

第一类:能看能听能创作,全方位智能助理

Rabbit R1 和 Ai Pin 是 AI 硬件圈最受关注的两个代表产品。两者都采用紧凑小巧的设计,都标配了麦克风、摄像头,Rabbit R1 搭载了一块 2.88 英寸的触摸屏,而 Ai Pin 则选择了更有创意的「投影显示」,设备只需要扣在衣服上,而关键信息则投影在掌心中。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png)

Rabbit R1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2.jpeg)

Ai Pin

两家都将「全能助理」作为核心卖点,不需要任何第三方 App,一个内置大语言模型的 AI 操作系统,就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完成你的要求,从简单的咨询意见、回复消息、识图总结、播放音乐、实时翻译,再到复杂而具体的零碎任务都能完成。而 Rabbit R1 也更强调可以直接帮你完成任务,比如 AI 来帮你打车叫外卖、定机票酒店等。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3.png)

Ai Pin 需点按触发语音交互

基本上,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事情都能喊一嘴 AI。而有了摄像头视觉能力,AI 则可以进一步成为你身边的管家,给到适合的答复。

在 Rabbit R1 的演示中,你可以对着冰箱拍张照,AI 就能识别冰箱里还剩哪些菜,当你提出你想吃得健康点,AI 就会自动根据你剩下的菜,帮你生成健康低脂的晚饭菜谱。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4.jpeg)

Ai Pin 背后公司 Humane 已完成超 2 亿美元的融资,投资人也包括 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设备售价为 699 美元,每月需要额外支付 24 美元订阅费,将在今年 3 月发布,目前已有超过十万多人报名申请预购。

Rabbit R1 项目创始人吕骋(前渡鸦公司创始人)则完成超 5 千万美金的融资,设备售价为 199 美元,首批产品在 CES 2024 亮相并开售后一天内就销售破万台。

第二类:记忆增强设备,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相比需要点按唤出的助手,还有一类 AI 原生硬件选择了另一个方向:全天候不间断地记录你的生活,帮你整理汇总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Tab 和 Rewind 吊坠则是这一类的两个代表项目,主要模块都是一个麦克风打天下,极简的外形设计也十分类似(两家的创始人也互相指责过对方抄袭)。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5.jpeg)

Tab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6.jpeg)

Rewind 吊坠

两款设备本质上都属于随身录音设备,挂在脖子上几乎无感,它们能全天候、不间断地倾听你和身边人聊到的一切内容,并通过 ChatGPT 转录对话内容,再通过 AI 进行分析和整理。

当你想不起来某天的某件事,或者想要整理某次聊天的内容,都可以直接询问它们。这两款设备都试图成为一个「记忆扩展器」或者叫第二大脑,让你也拥有一个记录你一生的数据库,并随时通过 AI 来访问。让你不再把时间过度花在「记事」这件事上,而是需要的时候帮你整理好关键信息呈上来。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7.png)

Tab 核心硬件就是电池和麦克风

Tab 售价 600 美元,额外需要一年 50 美元的服务费,创始人则是一位哈佛大学的零零后辍学生,目前已经收到百万美元的投资和十万美元的众筹预订款。

Rewind 吊坠则来自于已完成千万级融资的 Rewind 公司,早鸟预售价则是 59 美元,预计于 2024 年 Q4 季度发布。

第三类:现实增强型 AI 设备,最小成本下的最优解

雷朋 Meta 智能眼镜,售价 299 美元,已于 2023 年 10 月上市推出。

光看外观,就可以认定这目前最平易近人的 AI 硬件设备了。毕竟相较于前面的 AI 新物种,这款眼镜则依旧保留了雷朋的经典设计,正常佩戴完全不「抢戏」。

这款眼镜搭配一颗 1200 万像素的广角摄像头、五组麦克风阵列,内置高通 AR1 处理器和 32GB 存储容量。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8.jpeg)

这款智能眼镜推出后,收到了很多潮流玩家和内容创作者的喜爱,作为一个超便携的蓝牙耳机和第一人称摄像头,都十分好用,效果惊艳。

而在 Meta 发布会上,与这款智能眼镜同时发布的还有全新的 Meta AI 模型,并且两者也通过 2024 年最新的软件更新,正式结合在一起。

除了把它当作直播拍摄镜头,这款眼镜现在也支持透过摄像头识别物体,可以「看见世界」并且回答你的复杂问题,比如帮你翻译面前的文字内容,或者介绍一下你面前的景点和建筑等等。并且随着 Meta AI 的不断升级,这款眼镜也会越来越「聪明」并推出更多 AI 功能。

虽然新增功能不多,本质上是对传统眼镜的成本最小化改造,但 AI 的加入确实让日常现实体验,有了可感的加强,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传统形态下的最优解。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9.png)

AI 原生设备,听起来像是个伪命题?

看到这里,或许你现在脑中开始出现了一个声音:「他们存在意义是什么?这些功能,手机不是都能做到吗?」

似乎这些所谓「AI 原生设备」,虽然选择了与手机不同的形态和交互,但背后 AI 助手、拍摄识别、录音分析的功能,一台手机好像也能轻松做到。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们依然选择踏上死磕硬件这条路呢?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0.jpeg)

比尔盖茨对 AI 时代有这样一个观察:「如今在电脑上执行任何任务,都必须告诉通过 App。你可以用 Word 或者 Google 文档来写商业计划书,但它们却无法帮助你发送电子邮件、分享自拍、分析数据、安排聚会或购买电影票。但是在未来五年内,这种情况将完全改变。您不必为不同的任务,而使用不同的 App,你只需用嘴说出来,告诉你的设备你想做什么就行」

针对「为了 AI 而硬做硬件」这样的观点,Rabbit 创始人吕骋也做出过回应称:Rabbit 确实可以做成手机里的软件,而不做硬件。他从创业的角度来看,如果 Rabbit 只是一个 App,则又重新陷入传统的 App 竞争中了,很难培养起用户的忠诚度。但是他们有打造硬件的能力,自然在前期可以更好脱颖而出,通过独一无二的硬件,留住用户。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1.png)

换句话说,已经存在了超过 15 年的 App 老规矩,可能要被改写了。AI 新世界的生态玩法,或许完全不同。

在这批 AI 硬件创业者的眼中,传统的手机厂商要照顾各家 App,疲于照顾各个服务商和用户,船大难掉头。而专注聚焦的创业者,则可以可以像当年 iPhone 一样杀入市场,灵活敏捷地做属于未来的「AI 软硬件生态」,尽管今天看来还十分初期甚至有些滑稽。

毕竟,只有打造一款独立的原生硬件,才能发挥最大效率,改变这一切。作为创业团队,他们也没有能力与各大平台服务商打好交道,各大平台也不愿意把订票、订餐、点歌、搜索入口等等能力开放共享,所以只能从零开始一点点发展「AI 操作系统」的服务生态。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2.png)

Ai Pin 的后台,储存了你在 AI 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

另一方面,现在也是占坑 AI 硬件的最佳时机,毕竟「先下手为强」在 AI 领域同样适用,越早与用户接触,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用户私人数据,这对于 AI 产品而言是十分宝贵的护城河。通过穿戴式的硬件收集了一个用户长时间的生活信息后,则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做出更好的 AI 体验,而这是常规通用的 AI 大模型所不能做到的。

但是,虽然「AI 操作系统」的浪潮也已势不可挡。但是干翻手机这个梦想,真的有机会实现吗?

AI 之战,手机厂商这次可能很难输了

可以说,对于上述各大 AI 原生硬件创业团队而言,这次的创业又是一次「地狱难度开局」。

因为这一次,手机厂商的反应真的很快。

想要破局?很抱歉,整合与创新这两者缺一不可。而对于 AI + 硬件这件事,来自手机大厂的专业正规军,其实早已纷纷开始了布局。他们手握更完善的软件服务生态,同时供应链体系更成熟,协调整合好屏幕、摄像头、扬声器,这件事再简单不过。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3.jpeg)

同时,供应链配套也早已布局完毕,为下一个 AI 时代做好了准备。

苹果最新一代 A17 Pro 芯片中的 6 核心神经网络引擎,每秒已经可以处理 35 万亿次运算,较上一代芯片快了 2 倍;骁龙 8 Gen3 芯片中的 Hexagon 神经网络处理器比前代产品的速度提高近 1 倍,支持 100 亿参数 AI 模型;天玑 9300 芯片在跑 Transformer 模型速度也比上一代快了 8 倍。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4.png)

在 AI 性能上高歌猛进,打好配合的芯片厂商

今天,已经有多家安卓手机厂商在旗舰机型上,实现了本地大模型的部署和应用。相比需要联网的 AI 原生硬件,本地运行的大模型可以更好保护隐私安全并且延时更低、成本更低。据 IDC 预测,2026 年预计中国手机市场将超过 50% 的设备处理器将带有 AI 技术。

比如 vivo,在 X100 系列和 S18 系列手机上,都使用了规模达到 70 亿参数的蓝心大模型;OPPO 在 Find X7 系列产品中部署了同样 70 亿参数的安第斯大模型;华为也宣布嵌入了将盘古大模型嵌入鸿蒙 HarmonyOS 4.0 中。

三星最新推出的 Galaxy S24 系列旗舰手机,则直接称呼其为 AI 手机,海外内置了 Google 的 Gemini 大模型,国行版则选择与百度进行合作。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也透露,2023 年 Q3 时苹果就已重新改组 Siri 团队,将整合大语言模型实现更多 AI 功能。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5.png)

最后,可别忘记了「可穿戴设备」这个行业,苹果依旧是稳坐第一的大哥。

曾有网友发帖提到,AirPods 才是他心中最理想的 AI 硬件,一时间也引发热议。毕竟 AirPods 光是内置芯片,也已经迭代了多次,早已超越了传统 「耳机」的范畴,已经称得上一个「微型计算设备」了。同样,手腕上的 Apple Watch 也同样是具备 AI 化的充分潜力。

再反观上面提到的 Tab 和 Rewind 吊坠,似乎对于苹果而言只需要一个固件更新,便能取代他们的引以为傲的核心功能。

可以说,现在的苹果已经拥有将 AI 融入我们生活的硬件基础,只要稍微发力,会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间。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6.png)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7.png)

尽管备受争议,许多新入局的创业依然在 AI 原生硬件这条路上一路狂飙。

AI 原生硬件的未来,究竟是成为生活配套的小工具,还是能够建立新秩序,成为下一个时代所专属的人机交互设备?

回归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主题:AI 原生设备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在我看来,最终的结局,可能要看回今天的大厂和新团队,能否在 AI 浪潮中,完成自我升级和革命了。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8.png)

![](image\AI 时代的 iPhone,会从这些产品中诞生吗\19.png)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