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以及这件事情的优先级有两个方向:

一是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主观感受做选择。

另一种是,从结果出发,从想要达成的目标倒推和拆解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来选择,往往能够收到奇效,取得意外的收获。

但坏处在于,可能绕弯路,试错成本高;结果和进度不好预测,进展过多依赖于个人的状态。

拿公众号写作来说。以前是自己感兴趣什么,去研究了什么,然后做了些什么,就以此记录过程,分享总结。

这次借欧洲杯,尝试换一种方式:先圈定目标受众和话题,发掘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而选择比分预测的方向。

目前来看,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比如,关注的用户数比之前翻了一倍还不止。以及开始有了付费用户,虽然总数不多,但比之前仍是很大的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内容运营实战方面的经验。

这大概是结果驱动的优势。

自驱力强

目标越明确。拆解到每一个动作的执行,就会越笃定。产生的内耗也就越低。

遇到问题更多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而不是照本宣科。就比如,之前理解的,一个账号应该聚焦一个专题,以便在读者心中树立专业的形象。

但有的时候,其实一个话题是有时效性的。从你发现话题,到规划出一个行文路线,再到验证内容的目标受众是否买单,已经需要很长时间。

在这以后。如果重新注册一个新号,等到内容入池,黄花菜都凉了好久。

这次实践证明,事实上,只要内容够抓眼球和有用。形式反而不是那么的重要,只要先达到及格线即可。

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反而是最重要的。先把量做出来。否则,别人找上门来谈合作,你都不知拿什么衡量和定价。

遇事不慌

内心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价值在哪,遇到事情也不慌。比如随着文章阅读量的攀升,文中出现纰漏,挨的骂也不少。

但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提供的价值。就更能理解用户批评的点在哪,从而针对性地解决。也能够看得出,哪些是恶意诋毁,做好防范。

你在做的事情,可能别人也在做。你想到的方法,可能别人也想到了。那么,这时候你先跑出了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绝佳的验证平台规则的机会。

此时难免有人抓小辫子伺机诋毁,引发不当言论,以至于直接举报,来试探平台容忍度。从而把试错成本转嫁到你人身上,这招就叫羊毛出在猪身上。

如果心中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的结果在哪。则更容易看出这些小动作,不会被小伎俩所迷惑。反而能够见招拆招,借同行的智慧,缩短与他们的差距。

硬币的另一面

从结果出发,是一件更功利的事。容易见到成果,也难免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何况,压力未必全然来源于此。想要做有价值的事,产出让用户愿意掏钱的内容,本身就不可能轻松容易。

辨证一把

看得到结果的事,不意味着一定是立马见效的事。有些事情当前可能看不到收益,但是把时间线拉长,可能持续产生价值,或者对其他事情有帮助,那同样值得投入。

对于数字内容生产而言,比如领域知识储备,素材积累,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私有化部署文档系统和音视频会议系统,就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END

都看到这里了,你不关注一下嘛👇👇👇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今天是持续日更公众号第103/1000天

每天分享自己的思考心得,做事心法,不保证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是正确,但是都是最近思考的,比较新鲜热乎的。

你也可以理解为我写的文章有不少是错误的,思考不够深入的。

不过还是希望对你有启发~

欢迎点赞,留言,在看,转发,微信私聊与我讨论。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