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话撂这:30元吃米其林的那一天不会远了
发表时间:Wed Dec 27 2023 12:10:02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你们可能觉得我疯了,甚至想给安定医院打电话。
知道你很急,但先别急。
作为一名2023年在美团外卖消费七万多的老饕,想必是有资格、有能力对未来的餐饮行业做出极具前瞻性的判断。
我先说一个大家可能都会有共鸣的痛点。
简单概括就是——想装腔,苦于囊中羞涩;吃大餐,一人难消盘中食。
譬如,我今年经常点的「苏帮袁」。作为一名众所周知的江苏人,对淮扬菜的偏好是刻在DNA里的。「苏帮袁」的线下门店,去过不少次,水榭楼台,颇有江南意韵。必点的有窑湾烧小公鸡(多放毛豆)、苏北小炒仔乌(少放辣)、黄桥烧饼(屑要脆多)。
堂食嘛,吃的是服务,吃的是氛围。只是我勤于笔耕,惰于交际,很少堂食,深居简出。
点一次「苏帮袁」,两个菜是要的好不啦,七七八八加起来接近一百五左右,总还能剩点,可每次又想多尝几样解馋。一个腰部自媒体哪能这么造啊。
再说,咱们打工人,点外卖更是家常便饭了,也不能总吃黄焖鸡米饭吧,没有说黄焖鸡米饭不好的意思,优质蛋白加碳水,蛮健康的。你也想点那些实地去过的馆子的外卖。一来有品牌背书,二来包装、菜式都考究。
那么两难情况就出现了——
品牌餐饮店,拉不下脸,很难为外卖业务特别打造一套更亲民价格体系的菜品,店面又集中在寸土寸金的商圈,成本压不下来。
消费者呢,一人食,划不来,努努劲也能点,可考虑到性价比,就不是长久之计,消费频次就上不来,又去吃黄焖鸡了。
而大环境成什么样了呢?据《餐饮老板内参》报道:
企查查数据显示,1-10月全国餐饮新增注册量达到350.1万家,吊销105.6万家。小白创业者狂飙式开店,导致“价格战”严峻,不少老板坦言,营业额、客单价普遍下降20%-30%,且大菜动销受阻,消费进入了理性务实的「硬着陆时代」。
而美团官方的数据也显示:中低客单价消费增速更高。前三季度,美团餐饮外卖30-40元的价格段订单量同比增长25.2%,其次是20-30元价格段。
说白了,30-40元一顿外卖,这就是我们大众亮出的态度,晒出的底线。咱吃的就是一个务实,你能干就干,不干拉倒。
巴菲特有可能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跟消费者怄气,而是跟上他们的变化。
长沙的「冰火楼」就不傻。
「冰火楼」是一家有25年历史老牌餐饮,堂食客单价200元左右,在长沙这个新一线城市,我感觉也不便宜,吃一顿相当有面子。
它现在呢,像孙悟空一样,变出了很多分身,开了好些个品牌「卫星店」,叫「冰火楼外膳」,专门做外卖,店面也就30-50㎡,房租成本只有堂食门店的十分之一,客单价做到了40元左右。
卫星店那就得放卫星。开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商圈密度也提升了,撒豆成兵一般。我研究了一下他们的菜单,堂食里有158元的香辣罗氏虾、98元的冰火原汁鸡,你说你日常上班点这些,起码是绩效考核被评了优吧。外卖菜单上呢,这些统统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更实惠的——单人份的24元酸豆角蕨菜肉末、28元的青椒炒香肠,你加份米饭,不超过40块钱,这才是细水长流过日子的。
花40块钱吃一顿冰火楼,有里有面,所以它的卫星店经常「爆单」,如今已成为品牌的重要业务板块,帮他们度过了过去这些年的困境。
如果你是美团外卖的常客,应该能在APP里经常看到品牌餐馆名后面加有后缀:外膳、外卖GO、外送店、现炒档口、外卖专门店、外卖镖局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卫星店。
在我看来这是品牌与消费者在经济下行周期里对于「性价比」的一次共谋,是一次好吃+不贵的双向奔赴。
双赢。赢麻了。
13年前的夏日,NBA球星詹姆斯宣布「将天赋带到南海岸」,开启了一个新的王朝。
如今,对有历史与口碑积淀的品牌店家来说,开品牌卫星店也是一次天赋下放、工艺下放,在外卖渗透率愈来愈高的时代,唯有更灵活的身姿才能触达更多的目标消费者。
前一阵看到一则报道:
在经过长达26 年的运营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著名米其林餐厅Deanes EIPIC因成本昂贵而关闭。不仅仅是餐厅运营方正在面对迅速上升的经营成本,对于顾客来说食物价格也高于他们的期望。
另外,今年1月,世界上最著名的餐厅之一哥本哈根的Noma宣布关闭,店主René Redzepi认为,高级餐饮模式已经不可持续。8月份,英法混血名厨Michel Roux Jr.宣布,他将于明年1月关闭其在伦敦的米其林两星餐厅Le Gavroche。
朋友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么沉痛的教训啊。这个时代不求变,那便沉沦,不贴地亲近消费者,故步自封,那挽歌只能为所谓的「高级」而鸣。
30元吃米其林的那一天不会远了,因为「性价比」这轮不可逆的风潮,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思考题:你觉得品牌餐饮开设卫星店会是趋势吗?30元吃顿品牌外卖你支持不支持?随便说说吧。你今年在外卖方面的消费趋势是?
你还可以看:
**他们花一毛钱接通爱因斯坦的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