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协同软件的付费问题
发表时间:Thu Mar 07 2024 15:02:42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这几天团队使用的几款在线服务几乎同时到期,同事正在处理购买以及付款问题。
一大早就看到同事在群里发来付费账单,问我能不能去挨家厂商那儿去问问,还能再给点折扣不?
说起来,每笔钱并不算多,一两万块钱,挨家去找人刷脸我也有点不好意思。放以前,就算我不在乎面子,厚着脸皮去刷脸还有点用,适当帮着吆喝吆喝宣传一下产品,就当个资源置换。但现在,这不是都不愿意付费了嘛。
别的创业者朋友圈发的都是啥?谁家又发布最新大模型了,震惊炸裂,各种大模型参数背得滚瓜烂熟如数家珍就跟自己做的似的。一看就是高科技的精英范儿。我的朋友圈发的都是啥?能不能给我们打个折啊?今天疯狂星期四谁微我五十……一看就是小商小贩。
当然,我也理解,你说人家大企业容易嘛?投入了几百乃至数千人研发的产品,能对营收没期待?但连这种小单也去求人情打个折扣,还赚钱不?我们这个小单,花在和我们身上沟通的时间,都不如人家作为决策者的时间值钱。现在 AI 每天都有大新闻,大公司内部动不动就战略会如何应对,不该多关注吗?正思考大事儿呢你跟我谈两三万小单能不能便宜五百六百?
再说了,大企业也得开源节流啊,每个服务做出来,也都想搞点营收争取拿个好点儿的业绩什么的。一个服务才收多一点钱儿啊?
但是,每笔钱累计算起来,对我们这种小团队来说,就是一笔大钱。现在每个团队都精打细算,如果不在这方面仔细一点,似乎也有点败家。我们就算假装成「先进团队」,但我们其实骨子里还是「省钱团队」。
所以就很矛盾,很矛盾。
更矛盾的是我们买的一些服务,在内部并没有很充分地利用起来。比如现在国内的在线系统工具都是按用户付费的,说是按需购买,但其实并不算是。统计一下我们用的文档系统,每个月能有文档产出的,可能也就一半人就不错了。
但是,也得按照团队人员总数购买。
这个有时候就让我心里不太痛快。这可能也算消费者心理学的因素体现。
有没有更好的购买模式?我认为 Slack 在这一点就做得很好。Slack 是根据每个月的「在线用户」收取费用。如果有成员在这个月根本没使用产品,那么,不需要付费。
当然,这个模式肯定让服务商少赚了钱。但是,因为付费模式比较合理。所以,作为用户就会一直用下去。
今天疯狂星期四谁微我五十?饭还没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