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个能让人迅速对你产生好感的方法,经常被忽略

发表时间:Mon Dec 18 2023 20:51:02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knowyourself2015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Mz0ovPEFMRKoFrtkdibH21I3QRlU0DcxPrrfIPnx6WOaoJWDg1jMJf5nEyvROaSFv5918mukmQP7XNrvUOcVZdw/0?wx_fmt=jpeg

以下文章来源于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最近打开小红书,经常刷到这样的帖子: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来源:小红书

才发现,原来大家对「体香」这事儿这么着迷啊……

想想也是,谁不喜欢闻起来香香的?

身边有个气味好闻的人,坐地铁都会心情变好。

反之让你闻一路油头、烟味、脚丫子味试试?换谁都想报警吧!

好闻的气味,不只是别人闻着舒服,自己喷了香水,心情也会很愉快。

这是因为,闻特定气味的香型,可以让自己内心更有愉悦感[1]。

如果你想让别人快速对你产生好感,那么,「让自己闻起来舒服」,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图片来源:soogif.com

从早期依恋到求偶交友,

气味参与每一个过程

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会把气味与特定的经验或物品联想在一起,并且这种联想与个人经验关系密切[2]。

闭上眼睛想象下,闻到这些味道,是不是会让你一秒魂穿过去?

打开花露水,一下子回到了儿时的夏天

闻到太阳晒过的被子,想起在家的某个午后

闻到红烧肉的味道,瞬间想起妈妈做的菜……

这就是著名的**「普鲁斯特效应」**[3]:

只要闻到曾经闻过的味道,就会开启当时的记忆。

气味可以通过鼻子直奔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引发不同的情绪状态,改变自主神经状态,并存储在海马体中成为情景式记忆,从而引发人们特定的场景联想与记忆[2]。

图中红色部分为杏仁核的位置,杏仁核对情绪和记忆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图片来源:Wikipedia)

所以,如果你拥有一份独特的「体味」,就会在别人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每当 Ta 闻到这种味道,就会瞬间想起你。

这让人想起家里的小猫咪。

每当铲屎的在外面撸了别的猫,回家就要被迫接受自家猫猫的「安检」——

在它心里,粘上别的猫的气味,你就等于赤裸裸宣布「在外面有人了」。

气味在猫猫界是行走的身份证,人类也一样。

我们与人有关的印象,多与童年记忆有关。有学者提出,人际关系是从接收到气味开始建立起来的[2]。

在婴儿出生后的一个月时间内,绝大多数时间 Ta 们都在睡觉,根本分不清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别人。

而年仅 6 周的婴儿就可以分辨出母亲的味道[4],可以说,婴儿是通过气味与母亲建立联结的。

不仅如此,体味也会影响着你的方方面面,从择偶到交友,全都和它有关。

交朋友或找对象,闻闻体味先~

再举个猫咪的例子。

养过猫猫的朋友都知道,猫猫界总是先闻一闻,再决定是友好贴贴,还是直接干架。

人类也一样,会通过体味来判断自己是否喜欢一个人。

著名的「汗衫实验」,就是让一群女性闻陌生男性的汗衫(不好意思口味有点重了)。

研究者收集了一些 T 恤,要求男性受试者在不使用香水、不吸烟、不进食辛辣食物的情况下穿着这些 T 恤一段时间。随后,女性受试者被要求闻一系列 T 恤的气味,并根据气味的吸引力对其进行评分。

结果发现:男女 MHC 基因型差异越大,女性受试者闻到的 T 恤气味就越浓烈,也更容易被这种气味所吸引[5]。

💡MHC 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蛋白质,两人的 MHC 基因型差异越大,Ta 们生下的宝宝免疫力更强、更不容易生病。

因此,通过气味找到这样的伴侣,并且发自内心地想和 Ta 亲亲、捏捏、抱抱,估计就是最近很火的**「生理性喜欢」**了。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来源:小红书

有趣的是,找对象,咱喜欢气味差异大的;交朋友,却老想找气味相似的。

研究者招募了 20 组同性好友并收集了他们的体味,对他们体味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后发现:好友之间体味的相似程度远远高于陌生人[6]!

这下终于明白了,原来「臭味相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哇!

图片来源:soogif.com

体味也会透露你的人格特质

气味和大五人格特质中的三项都有关联。

注:「大五人格」是一种人格分析模型,「大五」是指五种人格特质,分别指: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

有研究发现,体味还可能传递有关神经质、外向性和控制欲等人格特征的信息[7][8]。其中,神经质与体味之间的关系最明显,呈正相关状态

这可能是因为,神经质的人容易感到焦虑、内疚或抑郁[7]。

而压力或兴奋等心理刺激,可以激活前小汗腺和顶泌腺腺体这些情绪可能增加出汗频次,改变腋窝的细菌群,从而使神经症患者的气味与他人不同[7][8]。

同时,神经质的人,血清素周转率低,而血清素有助于人类的生理功能(如调节小汗腺出汗强度)[7][8]。

图片来源:文献[7]

神经质、外向性和控制欲的人格特质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有关[7]。

具体来说,控制型的人(强势的人)体内睾固酮水平比较高。睾固酮是一种雄性激素,男女体内都有,但一般男性体内更多。

睾固酮会促进皮脂腺细胞分裂并刺激大汗腺[8],所以,强势的人身上可能汗味比较重。

如果你担心自己有汗味,夏天可以在腋下涂一些不含铝盐的走珠止汗露(如兰味莲等),就能轻松祛味~

如果你希望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可以来这里免费做大五人格测试

限免时间:12/18(今日)20:50 - 12/24(本周日)23:59

来公众号 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后台回复 人格 即可开始测试!

👇👇👇

你也可以把这个链接甩给你想了解的 Ta,从而了解对方的人格特质哦!

如何拥有「伪体香」?

说了这么多,还不是想让你知道「闻起来舒服」有多重要,那么重点来了——

怎么才能让自己闻起来香香的?

两个思路:

- 让自己香;

- 让自己生活的地方香。

让自己香

人体的头皮、口腔、胸部、腋部、生殖器、脚部和皮肤布有大量汗腺、皮脂腺。

想拥有伪体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持身体干净,让这些部位没有异味。

So,和身体这些部位直接接触的护肤品,就是重点啦!

一款味道好闻的洗发水、沐浴露、身体乳、护发精油乃至香水、固体香膏和走珠,都能让你「腌入味」,在社交距离内给人以舒适感。

像chillmore 沐浴露、雅顿绿茶身体乳、Kimtrue 且初护发精油等,都是身边资深护肤达人推荐的气味好闻的护肤品,可以一试(品牌方爸爸们看到请打钱

图片来源:91gif.com

出门时,可以往大衣、手腕处喷点香水。

一些选香水的小技巧

🙋‍♀️ 选香水时,尽量做些小功课,比如通过香水类 app 查看香调表,大致了解香水的成分(前调、中调、后调)。

📌 咨询/查询一下香水浓度、留香时间、扩散性如何。

📝 看看评论区用户对这款香水的气味和使用感描述。

图片来源:某香水APP

有条件的话,尽量去线下试闻,或者网上买些小样 or 简装香水,挑适合自己的香型。也可以叫上懂行的好友一起,Ta 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不知道买什么,可以去各地的香水香氛汇集店试香。

📝小众沙龙香嗅觉博物馆:

广州:白鸟之歌、窄门、话梅 Harmay

上海:白鸟之歌、窄门、话梅 Harmay、Le Labo 香水实验室、Square in House、拾氛气盒Perfumebox 、Bluebox香薰蜡烛店

北京:Maison Niche

深圳:话梅 Harmay、Le Labo 香水实验室

杭州:宝石山下、B1ock

成都:skp

天津:子巳香水集合店

香港:Scented Niche

(不完全合集,人肉整理,欢迎朋友们评论区补充扩列!)

- 新手可以先从商业香水开始,它们不仅生产香水,还有时装包包等,像大家熟知的香奈儿、迪奥等,一般比较贴合大众口味;

- 如果你不喜欢商业香水,可以尝试沙龙香水,即专门做香水的品牌,这些香水有一定历史,用更贵的香料、更个性的配方,所以需要做功课、多尝试;

- 等到有充分阅历后,再尝试更小众的香水品牌。清冷、禁欲、干净的无性别主义和中性风也越来越受欢迎,喜欢的话,可以尝试西普调、木质调、海洋中性香水。

还有,要记得搜索一下香水的正确喷法和用量,千万不要对着自己狂喷……

图片来源:小红书

让自己生活的地方香

让自己周围香,就和居住环境、办公环境有关了。

可以使用留香珠、洗衣液、香氛、扩香器等,让自己的衣物、房间、衣柜持久留香。

最后,睡前来点「侍寝香」,在枕头、被窝里喷点你喜欢的香水,也能让你今晚做个好梦哦!

作者

喂马

无论我今天多么想从床上爬起来,
我还是直接晕倒了。

References:

[1]Iannilli, E., Sorokowska, A., Zhigang, Z., Hähner, A., Warr, J., & Hummel, T. (2015). Source localization of event-related brain activity elicited by food and nonfood odors. Neuroscience, 289, 99-105.

[2]邰发道, & 孙儒泳. (2002). 人体气味及其功能. 生理科学进展, 33(1), 4.

[3]Chu, S., & Downes, J. J. (2000). Odour-evoked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Proustian phenomena. Chemical senses, 25(1), 111-116.

[4]Russell, M. J. (1976). Human olfactory communication. Nature, 260(5551), 520-522.

[5]Wedekind, C., Seebeck, T., Bettens, F., & Paepke, A. J. (1995). MHC-dependent mate preferences in huma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260(1359), 245-249.

[6]Ravreby, I., Snitz, K., & Sobel, N. (2022). There is chemistry in social chemistry. Science advances, 8(25), eabn0154.

[7]Sorokowska, A. (2013). Assessing personality using body odor: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37, 153-163.

[8]Sorokowska, A., Sorokowski, P., & Szmajke, A. (2012). Does personality smell? Accuracy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s based on body odour.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6(5), 496-503.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