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坚持做这件小事,睡得香还能抗抑郁

发表时间:Mon Dec 04 2023 20:50:53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knowyourself2015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Mz0ovPEFMRJicYvMQcxkeL11kGJLtrJlzSHJD441oX4h7pPoyLico42icTDibJia3WqtypXG5sxloJffibRP2WlyJDeg/0?wx_fmt=jpeg

以下文章来源于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最近有个有趣的发现,晴天时下楼出门,小区里好多阳台和杆子都开始长被子了。

仔细想了想,中国人对晒太阳这事,好像是有点执念在的。

衣服、被子要晒(即使有了烘干机),阳光的味道好闻、安心,让人特上头。

食物要晒,晒过的东西仿佛是有美味buff加成。

宠物也要晒,猫猫狗狗带出门简直就是行走的社交货币。

左右滑动查看,万物皆可晒。

图片来源:小红书和作者拍的自己的小猫。

**人更是要晒。**晴天的时候到处长满了享受日光浴的人从众𠈌,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甚至还有四肢展开趴着的,纷纷化身太阳能充电板,真有点“吸天地之灵气”的架势。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来源:小红书。

晒太阳这事,究竟为啥这么让人上头?

因为它好处可太多啦!!!

晒太阳,晒走不高兴!

大家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出去溜达一圈,碰到个好天气,阳光下的街道金灿灿的,感觉身上暖洋洋的,连带着心情都好了起来。咋就这么神奇?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2002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光照与季节变换会影响血清素的合成与释放。

血清素,医学上也叫5-羟色胺,是一种可以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神经递质,它会给人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是天然的“情绪稳定剂”。

该研究招募了101名健康的志愿者,在不同季节检测他们血液中的血清素代谢物浓度,结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观察大脑内的血清素活动情况。发现:

在阳光较为充足的季节,人体内血清素周转率相对较高——足够的血清素在神经系统中的循环,就能促进情绪稳定、情感调节和认知功能。

但到了光照不足的秋冬,血清素周转率就降低,也就为季节性情绪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下文简称SAD)打下了基础[1]。

左图:不同月份平均日照时长,6-8月是最短的。(该实验是在澳大利亚做的,6-8月是冬季。)

右图:血清素周转率在冬季降至最低。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近期一项覆盖超85000人的研究也观察到,光照不足和精神障碍发作率之间的关联,并建议通过调整光照环境来改善或预防精神疾病[2]。

基于这类研究,不少临床试验已经开始研究光照疗法(BLT)在治疗SAD上的潜力——通过模拟类似自然光照的效果,帮助患者进行治疗[3]。

参数

解释信息

光照设备

使用光照强度5000-10000lx的荧光灯箱

光照设备的波长

全光谱可见光

放置光源距离

60-80厘米,不必盯着光源看

使用时间

一般来说,晨光疗法比夜光更有效。

但对部分患者,夜间光线可能更有效。

剂量

起始剂量为10000lx下30分钟

或2500lx下2小时

见效时间

3-7天

效果维持时间

停止治疗后,效果会很快消失

如未见效

使用双倍剂量 早晚使用

考虑精神药理学治疗

光照疗法(BLT)操作指南。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总而言之朋友们,秋冬多晒太阳,总归还是对精神有好处,把自己当植物养就对了!

晒太阳,还能晒来好身体!

今年夏天,三伏天晒背还小火了一把,阳气不足向天借,不少人把晒背称作“不花钱的天灸补药”。这借确实有一定道理,因为晒太阳在生理层面也有不少好处。

改善睡眠

褪黑素,想必失眠的朋友很熟悉了,而上文中提到的血清素,其实是褪黑素的前导体物质,就像是睡眠的一道闸口

如果白天多晒太阳,血清素分泌就会更多,进而可以抑制脑中褪黑素的分泌。到了晚上没有阳光刺激后,褪黑素便冲破闸口,使得大脑产生困意信号,提醒我们该睡觉了[5]。

这其实正是古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的科学解释。

每天晒晒太阳可以帮助身体形成作息上的良性循环,调整好睡眠-觉醒周期,混乱的生物钟这不就调节过来了吗?

补充维生素D

这一点,不用我多说,想必大家也都被爸妈薅着实践过“晒太阳能补钙”......

但其实,晒太阳本身并不补钙,补的是维生素 D ,维生素 D 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进而增加钙含量[6]。

国内不少研究都证实,我国人群维生素 D 缺乏和不足的情况非常普遍。曾经有一项对上海两万多人进行的研究便发现,有维生素 D 缺乏或者不足问题的人,占到了 80% 以上[7]。

冬季维生素 D 缺乏的情况可能更严重,这是因为相比其他季节,冬季光照不足,而且由于天气寒冷,大家裹得跟粽子一样,身体暴露部位有限,通过晒太阳补足维生素 D 的时间是夏季的20倍[8]。

所以啊,晒太阳这事还真得听爸妈的。

提高免疫力

晒太阳除了能补充维生素 D 强壮骨骼,还能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

T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晴雨表。而多晒太阳,阳光中的低强度蓝光和紫外线有助于提****高T淋巴细胞的活性,进而增强人体免疫力[9]。

这个对于脆皮年轻人真的很需要了。

不同波段辐射的阳光对皮肤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研究完不得不真心感叹,晒太阳真是个宝!

好处咱们就说到这里,想去晒太阳的朋友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别慌,怎么科学地晒太阳,也是有讲究的——

晒太阳的正确姿势,

不如学习一下?

⌚最佳时间:晴天,紫外线别太强烈的时段。建议早上10点前和下午16点后。当然,咱也不是非得这俩时间才能晒,打工人没时间也别强求,秋冬季节午休时间出去走走就挺好。

🦵暴露部位:四肢部位产生维生素D的效率更高,所以尽量让胳膊、腿部的皮肤接触到阳光。咱们脸部肌肤比较娇嫩,如果长时间暴露在户外,最好做好防晒~

⏰最佳时长:春季中午晒太阳时长≤30分钟;夏季中午晒太阳时长≤18分钟;秋天中午晒太阳时长≤54分钟;冬天中午晒太阳时长≤306分钟。*以补足一天所需维生素D含量为计算标准。[8]

🪟尽量别隔着玻璃晒,室内紫外线强度远远低于室外,晒太阳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带着咱们的科学晒太阳指南,不妨最近选个天好的日子,晾晒一下身体和灵魂。

它不需要你准备多好的出行装备,也不需要你多么详实的计划,0成本短时间,只要你想拥抱阳光,然后走出家门就行。

图片来源:日剧《凪的新生活》。

其实不只晒太阳,帮助恢复心理能量的小事还有很多。

我们准备了一份《30件快速回血小事清单》,来公众号 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后台回复 回血 即可获取,状态不好时不妨拿出来试试~

👇👇👇

它们并不难,只需要你一个想行动起来的念头,然后起身去做。

在做这些小事的时候,你可以从较为紧绷的工作或学习状态中抽离出来,放松下来感受当下,去过更为具体也更有掌控感的生活。

照顾自己的身心永远是最重要的事,希望你也可以获得这种美妙的体验~

作者

鱼仔

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References:

[1]Lambert, G. W., Reid, C., Kaye, D. M., Jennings, G. L., & Esler, M. D. (2002). Effect of sunlight and season on serotonin turnover in the brain. The Lancet, 360(9348), 1840-1842.

[2]Burns, A. C., Windred, D. P., Rutter, M. K., Olivier, P., Vetter, C., Saxena, R., ... & Cain, S. W. (2023). Day and night light exposure are associated with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 objective light study in> 85,000 people. Nature Mental Health, 1-10.

[3]Pjrek, E., Friedrich, M. E., Cambioli, L., Dold, M., Jäger, F., Komorowski, A., ... & Winkler, D. (2020). The efficacy of ligh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sychotherapyand Psychosomatics, 89(1), 17-24.

[4]Pail, G., Huf, W., Pjrek, E., Winkler, D., Willeit, M., Praschak-Rieder, N., & Kasper, S. (2011). Bright-ligh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ood disorders. Neuropsychobiology, 64(3), 152-162.

[5]Small, L., Lundell, L. S., Iversen, J., Ehrlich, A. M., Dall, M., Basse, A. L., ... & Zierath, J. R. (2023). Seasonal light hours modulate peripheral clocks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mice. Cell Metabolism, 35(10), 1722-1735.

[6]Cashman, K. D. (2007). Calcium and vitamin D. In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Health: Novartis Foundation Symposium (Vol. 282, pp. 123-142). Chichester, UK: John Wiley & Sons, Ltd.

[7]高杲, & 陈晓. (2022). 上海地区成人维生素d水平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002), 028.

[8]吴梅, & 张巍. (2011). 北京地区不同季节及暴露方式下的紫外线照射强度. 卫生研究, 40(2), 3.

[9]Gonzalez Maglio, D. H., Paz, M. L., & Leoni, J. (2016). Sunlight effects on immune system: is there something else in addition to UV-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6.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