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还剩7个月可活,但我选择继续上班

发表时间:Mon Feb 26 2024 20:55:47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knowyourself2015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Mz0ovPEFMRICLl74au6P0LtADQzTaqj8QtK8MCVFbXlULO2TjtKZhM8fniahGQqVeqfMhSM5zeQLuibKqvAp5NZw/0?wx_fmt=jpeg

策划、撰文 /  Lynx

编辑 / KY主创们

如果生命只剩下 7 个月,你会做什么?

小众迷你剧**《凯洛的末日日常》**在这个背景设定下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答案。

快速交代下背景:行星要撞地球了,阻拦计划都失败,所有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世界毁灭。在惯常的秩序崩塌,金钱和工作都没价值后,人们开始一窝蜂地去自我实现,每个人都迫切地想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每个人都想要体验前所未有的自由。

不过,大部分人「想要的人生」和「自由」都挺相似的

环球旅行

游艇烟花

在埃菲尔铁塔下求婚

攀登珠峰

.......

但有一个人不是这样——我们的主角,凯洛,一个平平无奇、面带皱纹、说话慢吞吞、独居生活的42岁女性。

凯洛在这个狂欢的世界里无所适从。她说不出没有了束缚之后,自己真正想要干什么。

在周围每个人都去西藏旅行、高空跳伞、音乐节裸奔,划掉一项又一项 fancy 的人生清单时,凯洛产生了一种必须「去某地」「做某事」「不平庸」的压力。

想不出能干啥的她,偷偷给自己找了个班上,不敢告诉别人。

我被这种荒谬的感受击中了,一边痛骂这个编剧是不是没坐过班,才能编出还是工作好这种剧情,一边又有点代入:

都去西藏,但我要是不想去那儿呢?

我对日光浴、露营这些事好像无感啊!

非得环游世界,才不虚此生吗?

当身心疗愈、追求自由

都有了固定的模板

我不知道你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是否也有相似的感受,就是人们现在有好多向往,但看起来都挺像,甚至能总结出套路和模板:

好看的竹林都是小京都,好看的海景都是小镰仓;

中国式 gap,是辞职之后去大理旅居,去景德镇捏陶,配上一个明媚的九宫格才能释放掉所有班味;

寻找内在灵性的,去巴厘岛冥想,去西藏旅行,在充满能量的地方沐浴新生;

中产松弛,则是在岛台前边做酸奶碗,无论在哪都穿着legging,有一块自己的雪板,每逢冬季周末驻扎雪场。

总之,想要有生活的人,得去别的地方才能生活。在周围的日常里,很难找到能满足自己的途径。

而当所有人都去了远方、旷野之后,远方和旷野又变得雷同,甚至有些无聊,人开始空虚,陷入无价值感的迷茫之中:

明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为什么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大理和安吉现在也开始祛魅和劝退了。

这种生活之所以无聊

是因为它是「二手」的

下班后要放松那么红酒配泡泡浴,健康早餐是牛油果全麦三明治,出行玩得好要找小众宝藏地……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生活有一套预制的、标准化的模板,且常常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制造的**,属于大家认证过的稳妥选项?**

在这样的生活里,现实是一系列可观看、点赞的图像(Debord, 1967)。结果好不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什么角度出片,通通有现成的答案。

二手生活常见分享句式:质疑、理解、成为

不过这些事似乎又没什么必要一定要去做。就像现在很多人向往乡村生活,却不会真的去农村生活,观看李子柒们来满足自己的想象就好。

我们关注了美食博主,收藏了 x 个小众打卡地,设想着如果有一天,可以拥有更多自由,这就是我们想要追求的那种生活。

但实际上呢,**少数人演出,多数人当观众,大家一起沉迷在表演里。**看过即拥有。

二手生活,也是****社交压力的土壤

二手生活中广泛传播的生活方式,往往是理想化且经过精心制作的,很容易让人看到当下生活里的不足,甚至进入某种不言而喻的阶层圈套**。**

当下的生活在对比之下,是更琐碎的、无聊的、不值一提的,凑合的。拍照凑不出一个清爽有氛围的背景,上班永远在受气或者被老板催命,假期看完机票只能选周边两日游......理想越丰满,就越是衬得现实很骨感。

这种不断的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会动摇人的自尊水平,导致焦虑以及幸福感的降低(Festinger, 1954)。

图片来源:《黑镜》S03E01

当个体感到自己需要在社交媒体上维持一定的形象,或是必须与他人所分享的精彩生活相匹敌时,社交压力就产生了。(不仅要比较,并且胜出才好。)

这也是剧中凯洛在末日的最初所感受到的,登珠峰、学乐器、飙车涂鸦......凯洛无法从中感到快乐,根本不想做,但迫于社交压力又不敢说不,甚至要撒谎说自己在冲浪。

当我们被他人经验填满,始终为别人的赞许而活,被制造出来的欲望牵着鼻子走,我们就会对自己的生活逐渐失去发言权(Deci, E. L., 2000)。

这还会导致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体验被削弱,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本真生活的渴求。

把二手生活当人生目标

人会放弃成长的

二手生活是完美的、没有瑕疵的,如果以它为人生目标,反而会失去人生动力。

要知道,二手生活之所以流行开来,是因为它们确实能击中人心,让人忍不住幻想「如果我也能那样就好了」。它们是爽的。这意味着,它们很容易跟人生梦想混淆。

小时候看日剧,美丽性感的外科医生,踩着红底高跟鞋在医院飞奔,擅长所有科室的难题,会说多门语言救各国的人,能不看价格在银座点单,还能每天5点准时下班,被同事排挤也没在怕的,每次攻克难题后就去澡堂泡澡、吃好吃的。这就是我最早的 work-life balance 模板,我也想要三十来岁后过这样的大女主生活。

当年也曾沉迷它的广告语:「红底鞋不是用来走路的」。

后来发现这根本不可能,这就是个幻想。一旦进入到具体的细节,就会冒出很多犹豫和问题。

比如,我没有那双天生稳定的手,也不曾好运碰上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托举我,这前辈还当我的兼职经纪人、房东、帮我养猫和做饭。如果还是照着这个模板奋斗,我可能要奋斗八辈子(然后发现还是不行)。

梦好复制,但实现梦想的条件是很难复制的。不具备这个条件硬要追逐,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由他人制造和呈现的现实,不仅会陷入痛苦、无助和自我怀疑,也会让我们失去对自我主动探索、作出主体性解释的机会。

韩炳哲在《妥协社会:今日之痛》里也有类似的警示:止痛的社会,人是无法成长的,规避直接体验的人与社会,会错失在挑战中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导致人适应性减弱,自我认识受限。

可我就是喜欢****白女三件套、

**喜欢大理,**不行吗?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疑问,我就是觉得白女三件套好用、去大理躺平很舒服,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二手生活的那个生活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出在「二手」上。**然而现实是,很多人为那个模板耗尽钱财力气,却只是在照猫画虎。

模板的存在是有意义的,给了很多人开眼界的机会,确实让更多人意识到「哦,原来还有这样美好的存在!」,从而有了目标,有了前进的动力。

问题是:你是否享受过程?还是只想要那个最终的标签?

别急着给答案,因为这个结论并不好下。咱东亚人的一生,不也是在上岸和旷野里来来回回,才找到最终归宿的吗?得到答案的过程往往是曲折的,动态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凯洛的末日日常》里,主角得到答案的方法是:找个班先上着。

「找个班先上着」说得还是太笼统了。其实凯洛的答案是:

在一天又一天的活着的过程中,透过维持日常秩序、参与活动、接触新的事物来得到反馈,感受到「原来我可以把某件事做得还不错」。

回到当下的一手体验里,人才能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如果真的喜欢,那就再继续。想做的事情,未必要等辞职才能做。

她搞定了墨盒、和姐姐在远足中习得了拒绝并达成和解、甚至和两个同事建立了比较不错的联系,最后也去冲浪了。一套令人觉得安心的日常流程,和完美浪头一样,都是她喜欢的。甚至在无意之间,也影响了周围的人,成为了被别人羡慕的人。

她也终于从二手生活的社交压力中解脱出来,有了自己的人生图景。

这个图景,不是他人、网络热门决定的,而是个人源自内心的选择。能让人自信地说:我就这样,我挺舒服的。

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图景还不清楚,又或者怀疑自己确实在过着一种二手生活,那就去做点啥,因为一手体验才能给到咱最真实的感受。在别人的经验里活一千次,不如自己来活一次。

即便最终得不到那个终极奖励,不代表为此付出的努力没有意义;过程中看到的风景,足以补偿所付出的努力。

Seize the day by your own way.

今日互动

你的一手生活有哪些关键词?

做什么能让你觉得「我就喜欢,这样挺好!」

最后,别忘了点在看,为自己的一手生活鼓鼓掌!

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那些正在按自己想法活的朋友们,告诉 ta,感觉你在过一种一手生活,真的太棒了!

References:

[1]居伊・德波 & 王昭凤. (2007). 景观社会. 南京大学出版社.

[2]韩炳哲. (2023). 妥协社会: 今日之痛. 中信出版社.

[3]Festinger, L. (1954).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7(2), 117-140.

[4]Deci, E. L., & Ryan, R. M. (2000).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11(4), 227-268.

本文关键词:二手生活、凯洛的末日日常、影评、存在主义、景观社会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点点 在看,为自己的一手生活鼓掌👇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