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看似放松的小事,正在暗中榨干你的精力
发表时间:Sun Dec 24 2023 20:50:49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knowyourself2015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Mz0ovPEFMRKwpL8I9c7vMyQ4f8N1joHiaf3eQM0sZdicBibuSzxgkBUkC1obqwI3XQ482vDxRicToEfMtVwUlGoG0w/0?wx_fmt=jpeg
以下文章来源于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最近和朋友聊天,发现大家都有个感受:
随着年纪渐长,不只身体开始出现小毛病,精神头也大不如前了。很多时候明明没干啥,可还是觉得精疲力尽。
上班哪怕只是发邮件、回群聊、改文档,下了班也像是被掏空,只想瘫着玩手机。
休息时逛个淘宝、刷刷短视频,看起来挺放松的,其实人已经头昏脑胀了。
就连旅游这种本该开心的事儿,只是做攻略订行程就累得够呛,恨不得摆烂不去了。
疲惫、心累,似乎成了我们这代人的标配。说起原因,大家往往会归咎于工作压力大,或是岁月不饶人。
实际上,这些可能都是表象,咱们还忽略了一个更隐蔽的精力杀手——
决策疲劳
这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概念。是说人每时每刻都在做着微小的决策,包括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说等等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过多的决策会带来精神疲惫,并让人的思考决策能力大幅下降。
换句话说,同时运行的程序太多了,大脑 cpu 烧了。
人每天要做的决策
大大小小加起来能有三万个
美国的一项研究估计,一个人每天要做出 35000 次决策[1]。
听起来够夸张的,但到大脑里逛一圈就会发现,咱的脑瓜是真闲不下来啊。
每天一睁眼就有无数选择涌来:
要不要再眯 5 分钟,早餐吃面包还是灌饼,上班穿工装裤还是短裙,先回客户邮件还是先回老板微信,上个月的报销是今天处理还是周五再说……
这还没干啥正事儿呢,大脑后台就已经疯狂运转上了。
就算是休息时间,脑内剧场依然演个不停:
就说网购,要筛选品牌,分析评价,货比三家,挑好了还得看看其他平台是不是更优惠。再赶上购物节领券凑满减,又是一番心力交瘁,花钱受累。
旅游更是全网做攻略,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行程怎么安排最合理,住哪更有性价比。庞杂的信息伴随海量选择迎面砸来,头都快炸了,还没去呢就不想去了。
我们知道,大脑处理任何一项任务,都是需要占用认知资源、消耗能量的[2]。
这一个个微小决策,看起来不起眼,但架不住数量庞大,各种思前想后就相当于大脑后台开了无数程序,怎么可能不累。
除了能主观感受到疲惫,科研人员还通过脑电图观察到,精神疲劳时整个大脑(即额叶、中央和后部区域)的 θ 功率大幅增加[3],呲呲放电~~
而这件事的可怕之处还在于,这种疲惫会影响其他更重要的决策,让你在关键时刻冲动行事,或者拖延决策,甚至啥也不做。
小事计较、大事摆烂
决策疲劳就是这么毁掉你的
关于决策疲劳的后果,有个很经典的观察实验:
心理学家 Jonathan Levav 发现,早上法庭的犯人,有 70% 的概率能获得假释。而到了下午,比例就掉到 10%[4]。
正是因为法官重复做了一天的决策,精神疲惫了懒得动脑子了,所以更倾向于做出维持现状的裁决。
超市收银台总摆着含糖零食,购物节规则设计得特别复杂,也是利用了这种心理——人在做出大量购物决策后,更容易冲动消费。
再想想看,咱们是不是经常会遇到小事斤斤计较、大事稀里糊涂的情况。
买个卫生纸货比三家,但买房、投资却随随便便。
平时吃瓜事无巨细、熬夜分析,但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比如选专业选职业选结婚对象,可能拍拍脑袋就决定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小姜姜,微博@劳阿毛
一些实验还证实,经历决策疲劳的人,更容易出现回避行为(拖延)和被动行为(不决策)[5]。
另外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对比不执行选择任务的小组,被安排做大量选择的参与者,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包括体力下降,面对失败时的坚持性下降,计算质量和数量下降,以及更多的拖延[6]。
对应到咱的生活,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总是为早餐午餐吃什么而发愁,有时候干脆就不吃了。等到饿得不行,自控力大滑坡,直接投奔垃圾食品了。
想好好学英语,还没开始就先在脑子里搞「测评」,用哪个 app 比较方便打卡?专八词汇量还是托福更好?找机构还是上网课?早上背还是下班再背,万一加班咋办呢......犹豫不决。
当生活被大量无意识的决策占据,是的,我们以前根本没意识到这些琐碎的细微的比较和联想有多耗精力,时间久了哪还有心智去干正事、去追求和探索,只剩下焦虑和空虚了。
不过,好在这些精神疲惫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你也意识到自己被稀碎的决策榨干了精力,那咱就想办法远离它。
3 个小方法
帮你减少决策疲劳
避免决策疲劳核心就一条:简化决策。放弃那些低优先级的微小决策,尽量让它们不过脑子。
如果你很难果断地扔掉,可以试试下面几招:
1. 设计一套规则直接套用
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为啥总穿一模一样的衣服,其实就是通过构建规则来减少不必要的决策。
咱们倒不必做这么绝。不想在穿着上花费太多精力,只需要前一天搭配好,或者在周末准备好百搭的 3~4 件单品,然后每天排列组合成不同的 Look,就能享受无脑穿衣。
大家不妨搜搜「一衣多穿」网友们贡献了不少好思路
图片来源:小红书@半糖Sugar@七月你好
比如需要频繁复购的生活必需品,我现在就是用到剩 20% 不管有没有活动直接买,或者谁家搞活动就买谁。
还有中午吃什么这个永恒困扰,咱也可以筛选出几家喜欢的餐厅,周一到周五依次轮换,或者直接抛骰子决定。
🎲
怕外卖营养不均衡,一周备餐了解一下。周末抽一天花两三个小时准备下周的口粮,做一次吃 5 天。
熟练之后真的很爽,当别人还在为午饭发愁,因为选择太多直接摆烂吃垃圾食品时,你已经实现健康省事省钱一把抓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妮妮 @灰常可乐
每天总是迟迟无法进入工作状态?试试临睡前安排整理第二天要做的事,挑出 5~6 个最重要的,列出注意要点和大致的时间安排。
一起床就可以行动起来,不用再从堆积如山的任务中现做现想,不给自己忧虑的时间。
突然就理解了谢尔顿的日程表,周几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都固定了,留下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
2. 给决策设置时间限制
如果你特别容易在购物这种小事上纠结,就给自己定个时间。比如要买一件羽绒服、给朋友选礼物,必须在 15 分钟内敲定。
这样当你需要集中注意力时,就不太会因为其他事情而分心。
3. 尝试将决策委托给他人
事必躬亲,诸葛亮也得累死。试着让朋友、家人、爱人帮你决策吧,既能给自己减负,也能让对方感受到信任。
不瞒你说,以前每次跟朋友约会,去哪家餐厅我都能琢磨好几天,生怕吃不好。
旅个游选好目的地,还要各种比较机票酒店路线,甚至还专门去翻避雷踩坑帖看到半夜,无尽的疲惫,松弛不了一点。
现在想想看,一顿饭而已踩雷了又怎样呢,跟朋友吐槽不也是一种乐趣。
难得的假期,也要心操稀碎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吗,让 Ta 帮你分担省去一些无谓的摸索与纠结吧。
当然,我知道咱们普通人很难完全避免决策疲劳,尤其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试错成本高好像做什么都要反复权衡。
其实乐观点想,能意识到问题所在,可能就已经解决一半的问题了。
就像肌肉用多了会疲惫,我们的心智和精力同样有限,也需要珍惜、合理地使用。
纵使人生没有完美,我们也不能像 AI 一样精确无误地保存和分配精力。
但了解身心规律,知道是什么在消耗我们,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状态,总要好过在茫然无措中被吞噬。
作者
齐德龙
人好比盆中鲜花
生活就是一团乱麻
References:
[1]Pignatiello, G. A., Martin, R. J., & Hickman Jr, R. L. (2020). Decision fatigue: A conceptual analysis.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5(1), 123-135.
[2]Baumeister, R. F., Bratslavsky, E., Muraven, M., & Tice, D. M. (2018). Ego depletion: Is the active self a limited resource?. In Self-regulation and self-control (pp. 16-44). Routledge.
[3]Barwick, F., Arnett, P., & Slobounov, S. (2012). EEG correlates of fatigue during administration of a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battery.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123(2), 278-284.
[4]Danziger, S., Levav, J., & Avnaim-Pesso, L. (2011). Extraneous factors in judicial decis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8(17), 6889-6892.
[5]Anderson, C. J. (2003). The psychology of doing nothing: forms of decision avoidance result from reas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9(1), 139.
[6]Vohs, K. D., Baumeister, R. F., Schmeichel, B. J., Twenge, J. M., Nelson, N. M., & Tice, D. M. (2018). Making choices impairs subsequent self-control: A limited-resource account of decision making, self-regulation, and active initiative. In Self-regulation and self-control (pp. 45-77).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