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创建了人生第一个 GPT 应用

发表时间:Wed Jan 10 2024 11:33:10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MacTalkPro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JuJRyjO2zcY1S5QI1gx7AsdBwAMLicXHdFV9DBPNdRVUpOLapfasZVFde2kL1XicJzTLL0hoxozhQQiaU12p1tesw/0?wx_fmt=jpeg

不出意外的话,本周 OpenAI 将会正式发布 GPT Store,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并分享自己的 GPT 应用。与我们已经熟知的苹果 App Store、Google Play Store 不同,在 GPT Store 中创建应用几乎没有门槛,除了专业的程序员之外,对编程一无所知的用户也可以轻松创建自己喜欢的应用。

这让人心花怒放。也就是说,接下来,ChatGPT 不仅仅是一个智能问答助手,还将是 AI 应用平台。只要用户有 Prompt 提示词和数据,那就可以创建一个有趣有用的 AI 应用,并分享到 GPT Store,供其他用户使用。

比如我一个朋友大刘,前段时间他做了一个给人算卦的应用——上传自己多年积累的话术文档,再配上提示词——“算命先生”就此诞生。拿走我的生辰八字,并让我随机选了几个数字卡片后,他说进入腊月我会有财运,咱等着瞧。有没有财运另说,咱也不信这些。

我真正惊讶的是,大刘可不会写代码,但他也能创造出来一款不错的 C 端应用,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他嘚瑟说:“现在我才是那个站在科技和神文十字路口的人。”好家伙。

确实,GPT Store 是一款很好的 C 端产品,门槛极低,交互也很自然。但对于它的发展前景,我则没那么看好。因为 ChatGPT 能不能成为一个超级应用,这还两说,或者我倾向于认为不会。我现在打开它的频率越来越少了,并且大模型的能力,早已经融入到不同的应用中,比如 CRM 应用、聊天应用、照片应用、办公应用,以及马上到来的 Siri。你想想是不是。

相反,去年五月,我就在文章里聊过,我更看好钉钉之类的办公软件能够推出类似 GPT Store 这样的能力。一方面,钉钉本身已经成为办公的入口,只要公司用钉钉,那可以确定,我们肯定会在 PC 和手机上安装钉钉,并展开协同。

另外一方面,当下我还是觉得大模型落地最好的场景是在 B 端。之前大家喜欢把大模型比作 iPhone 之类的发明,而我更愿意把它比作蒸汽机。蒸汽机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它被发明之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自然的场景是帮助纺织、采矿等行业的工厂降本增效

当下大模型不也正是新的、先进的生产力吗?从全世界范围内的落地情况看,目前更有意义的场景还是以 B 端的降本增效为主。比如出差预订酒店,只要用语音或文字描述清楚自己的需求,钉钉基于大模型的能力,可以快速预订机票和酒店。同理,创建任务、分析数据也类似,之前总得点很多次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几句话就能搞定。

在 ChatGPT 里创建 GPT 应用,技术已经不再是问题,难的是需要找场景、找数据。GPTs Hunter 网站汇总了将近  10  万个 GPT 应用,最近我一直在那里搜寻大家的点子。整体看下来感觉真正有生命力的应用并不多,零星触碰刚需场景的应用也都是工作场景的,比如榜单中的数据分析、Logo 生成应用。而这类应用,如果能长在钉钉这样的软件里,使用逻辑会更顺。

毕竟,钉钉天生就是一个以聊天为轴心的办公软件。

昨天,我跑了趟杭州。钉钉在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类 GPTs 的产品。很有趣,GPT 应用放到钉钉的体系里,直接叫 AI 助理。你感觉到区别了吗?从一个中性的技术名词,到拟人化的表达,代入场景后,钉钉更具体了。一具体就深刻。

也就是说,钉钉上线 GPT 应用创建的能力后,每一个职场人都能轻松构建自己的 AI 助理。升级最新版钉钉后,我随即在会场,用了三分钟的时间创建了一个有趣的应用:把墨问西东的 QA 文档扔进去,生成小墨助理,这样遇事不决问小墨,让小墨来提升同事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你看,我选了一个很漂亮的头像。

下面截图是应用创建的过程,特别简单。我只要设定好名称,填写“角色设定”,也就是提示词,然后再添加需要让 AI  助理学习的文档,填写简单的欢迎语,就可以完成助理的创建了。

![](image\我创建了人生第一个 GPT 应用\0.jpeg)

下面是我和小墨的交互。真心感觉这个场景太顺了。早之前我们公司的文档名后面有个括弧,写着——先看文档再提问,但人性么,大家在遇到问题时,仍然习惯性的先问别人

现在,大家也不用看文档了,有问题直接问小墨就行,比如公众号开权限找谁,墨问和作者之间如何分成,怎么开发票,公司发票抬头是什么。基础问题问助理,她绝对不会已读不回。

![](image\我创建了人生第一个 GPT 应用\1.gif)

不可否认,OpenAI 的大模型能力更强, 但体验下来,我感觉钉钉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我们日常工作涉及到的群聊、日程、文档、会议等上下文信息都在钉钉中,并且业务系统也会和钉钉打通。

这样,数据和场景都有了。就像刚刚小墨的例子,我把它放到 ChatGPT 上就会很绕,而在钉钉上,把它当成一个同事——之前要问小盖的,现在问小墨,不涉及任何用户习惯的变化。

去年  3  月时,我就武断地认为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成熟,从 GUI 到 LUI,自然语言交互一定会重塑企业软件,而那时候,钉钉之类的以聊天为轴心的办公软件将会越来越重要,它会彻底成为办公的前端 UI 。现在,将近一年过去,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晰。

2023  年,钉钉对大模型的反应快之又快。4  月,他们宣布先用大模型改造自己,紧接着  8  月发布 AI PaaS,帮生态应用以低门槛的方式接入到钉钉的 AI 体系。这一次,又马不停蹄地发布 AI 助理产品,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创建自己的助理。不知道你看出来没有,这其中有一条暗线是清晰的:人们调用大模型能力的门槛越来越低,智能化正在变得普惠。

创业以来,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写写钉钉的变化。说实话,我把钉钉当成一个产品的样板去观察,去学习。记得  2022  年发布第一篇文章时,还有用户吐槽说钉钉卡顿、难用、偏管控,但去年,类似的声音已经没有了。曾经,我还写过他们视频会议和文档体验不佳的文章,当下再回看,这些基础体验的问题早已烟消云散。

发布会上,钉钉总裁不穷问大家:“如何更换钉钉应用图标颜色?”我翻开手机,找了半天,没找到。他不紧不慢的说:“别找了,现在可以直接问 AI 助理。”我很快测试了下:

![](image\我创建了人生第一个 GPT 应用\2.jpeg)

酷,实在是太酷了。

虽然这个演示只是很小的一个功能点,但忍不住雀跃。我想,接下来随着 AI 助理应用市场的成熟,打开钉钉,通过文字或语音的方式发送需求给 AI 助理,让它帮忙执行,这将会成为我们办公的常态。一切简单的如当年我们想用触屏 iPhone 放大查看照片一样,不需要按钮选择,只要两个手指,自然拉开。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新的时代正汹涌而来。下面这个宣传片挺燃的,感受下。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