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看到苹果这个官方新 App,惊了

发表时间:Thu Dec 14 2023 08:30:35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MacTalkPro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JuJRyjO2zcZ9DFe2w8en3AKYfrY8Y7N904UVnN2FtUsFWXCsV1EtLRxj66NIf8Yiaic6qP8ANm8DpsXFhibXwOkkg/0?wx_fmt=jpeg

随着 iOS 17.2 发布,我心心念很久的日记类应用 Journal(中文名:手记)终于来了。这个产品延续了苹果的设计风格,一如既往的简单。打开应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内容列表。点击右侧的筛选按钮,可以查看不同类型的手记。

紧接着点击底部中央的加号按钮,即可创建新的手记。创建新手记时,我们可以选择从零开始记录,创建一个空白手记;也可以从官方的推荐中选择一个时刻开始记录。我分别截了两张图,你看看。

![](image\看到苹果这个官方新 App,惊了\0.png)

我最喜欢的功能是手记 App 提供的个性化内容建议。基于位置、活动、照片、音乐、播客等信息,结合设备端的机器学习技术,它可以给出我们具体的个性化写作建议。比如上面截图中,他知道我昨天上午在望京步行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还顺手拍了张照片,于是建议我或许可以写下这期间的感受和思考。

再或者,对这个推荐不感兴趣,我们也可以选择下方回顾类型的建议。比如,回答下“你能对自己说的最温暖的话会是什么?”“记录一下,上次你是如何找到好方法帮助他人的。”如果对这几个问题都不感兴趣,那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刷新按钮,切换新问题。

这些个性化的建议能够进一步降低记录门槛。就像写文章,很多人说自己不知道写什么,但你说这样吧,我问你两个问题,你来回答下。这时候,他就能洋洋洒洒写一大堆。问题像是个勾子,进一步激发人们的表达欲。

有同学问,这个手记应用和你们做的墨问便签有什么区别啊。甚至冯老师开玩笑说,墨问迎来最大竞争对手。这事儿整的,难道我们这么快就被苹果盯上了?上次和库克聊天,他也没说这茬子事,谈的都是几十个亿的大生意。

确实,从交互和页面结构上看,手记 App 和墨问便签有几分相似。但其实,两款产品的定位完全不一样。手记 App 我觉得还是偏个人记录,像日记。而墨问便签则是一款长在微信中的付费订阅工具,着重为创作者服务。方向完全不一样。

那苹果为什么要做手记 App 呢?苹果全球产品市场营销副总裁 Bob Borchers 在新闻稿里说得直截了当:“很高兴能让更多人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手记 App 可以轻松帮用户记录丰富而深刻的回忆,并给出智能建议。”

这些年大家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一系列的心理研究表明,通过写日记,我们可以重温某个特殊时刻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情绪,并表达感激之情,这些都能有效改善人们精神健康状况。

我同事小盖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之前一篇文章里他写过自己的感受,我感觉他的经验挺有趣的。他说:

这周去武汉出差,回来的飞机上,没办法上网。无意中打开了 Day One(日记应用),看到过去几年间自己写的日记(也不算严格的日记,是有时间就写的那种),瞬时想到了很多个已经被忘记的日子。

在日记里,我可以随意地书写自己的感受,或吐槽,或憧憬,这都是一种和自己安静下来沟通的方式。

我的日记,估计有 60% 的内容都是负面情绪,2016 年到 2020 年,很多糟糕的情绪没办法和其他人分享,只能独自扔到 Day One 里。扔的过程,也是自我调节的过程。

之前和积极心理学专家的窦泽南老师交流,他说书写和冥想是两种最有效的疏解情绪的工具。在我们的脑海里,会有很多复杂的想法,甚至这些想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把想法写下来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梳理思路的过程。特别是处于压力状态时,写下来本身就是一种释放。

这就有点像电脑的内存,某个任务一直占用着内存,我们无法进行下一项任务。如果我们把前一个任务占用的内存释放出来,放到其他数据库里,那下一个任务也就可以进行了。

同样,如果我们的脑海中有很多的计划,这个内存一直无法释放的话,我们也就一直无法入睡,那不妨把脑海中的计划都写出来,把内存释放出来。

手记 App 是苹果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首次尝试。

![](image\看到苹果这个官方新 App,惊了\1.gif)

六月的时候,我还愣怔怔地期待是不是苹果会在手记 App 中集成 AIGC 的能力,帮我们写个日记初稿。现在想想,完全没必要,本末倒置了。它可以做的是给我们推荐一些记录的素材和灵感,但日记,写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写,即是梳理,即是觉察情绪,即是和自己沟通。

一段文字,一段音频,一张照片,这些真实的记录对我们自己而言有无限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可以固化某个瞬间,还可以让我们安静下来。

推荐阅读:

你只是情绪进入了死胡同

最后,向你推荐我的墨问专栏:36 个具体的工作方法。我把自己这些年的工作方法系统梳理出来,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比如闭环原则、主动做事、作品思维、最小遗憾法、归因谬误、团队管理、Fake Timeline。现在购买,只需要 79 元,马上涨价。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