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好多朋友都觉得比较困惑,今天查克给大家梳理一下,相信能帮助搞清楚这几个名词。
首先,这些都是保险,社会保险(社保),只是存在时期、参保对象或者保障内容不一样。
养老医保发展
参保对象划分
职工与居民
职工
通俗地说,就是能工作的劳动力。一般称为城镇职工,是某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城镇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居民
通俗地说,就是除了职工以外本地人。
城市与农村
这两个应该不用介绍了吧。
参保类型
职工保障
养老保障
劳动保险阶段(1951 年)
实施范围包括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之外的所有企业和职工,各项费用全部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担,个人不需缴费,其待遇包括工伤待遇、医疗待遇、养老待遇、死亡丧葬费与直系亲属抚恤金,以及其他职工福利待遇等。
“双轨制”阶段(1986 年)
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合同制替代计划经济时期的终身就业制,并首次为失业工人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同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筹;开始试水缴费型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开始从单位化走向社会化。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由企业与职工分担缴费(缴费率分别为 15% 左右和 3% 以内)。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1995 年)
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模式,并推出两个实施方案供各地选择(分别称为“大账户小统筹”、“大统筹小账户”模式)。
调整缴费率(1997 年)
将个人账户规模统一为职工本人缴费额为工资的 11%。
再次调整缴费率(2005 年)
规定企业与职工缴费率分别为 20%、8%,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双轨制”终结(2015 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非缴费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终止,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成为历史。
医疗保险
劳动保险阶段(1951 年)
实施范围包括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之外的所有企业和职工,各项费用全部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担,个人不需缴费,其待遇包括工伤待遇、医疗待遇、养老待遇、死亡丧葬费与直系亲属抚恤金,以及其他职工福利待遇等。
医疗保险改革试点(1994 年)
在江西九江、江苏镇江启动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简称“两江模式”),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做法,同期深圳市、海南省等亦试验性推出医保改革方案。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998 年)
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城镇所有单位均须参加,用人单位与个人缴费率分别为 6%、2%,其中全部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的 30% 记入个人账户并由职工个人用于门诊医疗,单位缴费的剩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并依据政策范围用于承担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支付责任。
居民保障
养老保障
五保供养和集体养老(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地区建立了五保供养和集体养老制度。(五保是哪五保呢?)
老农保(1982 年)
探索期(1982 年—1991 年)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国家在“七五”计划中提出了初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1991 年开展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全面探索期(1992 年—1997 年)
1992 年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方式为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1993 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1995 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被大范围推广;1997 年全国建立了农保机构,在农村大部分地区初步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停滞期(1998 年—2002 年)
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入了停滞期。
新农保(2003 年)
地区试点阶段(2003 年—2007 年)
2003 年开始多地自行开展了由地方政府给予补贴的地方新农保试点。全国试点阶段(2008 年—2010 年)
2008 年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新农保”概念,并对实施的基本原则和筹资结构作出了明确规定。2009 年规定: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全覆盖阶段(2011 年—2013 年)
2010 年覆盖 24%,2011 年覆盖 60%。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新农保参保人数达 4.6 亿人。截至 2013 年底,全国新农保、城居保参保人数已达 4.98 亿人,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城乡居保(2014 年)
2014 年明确规定了城乡居保的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领取条件、制度衔接、基金管理和运营等内容,并计划到“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
医疗保障
合作医疗(1960 年)
1960 年中共中央转发卫生部《关于人民公社卫生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的报告及其附件,合作医疗从此成为政府在农村实施的医疗卫生制度。
1965 年,批评“卫生部只给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十五的城市人口服务”的错误做法,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直接推动了全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依托农村集体经济,大规模培训“赤脚医生”,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来满足农村居民的疾病医疗需求,使农村居民享有了初级的医疗保障。
新农合(2003 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等制定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名为“新农合”实为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开始启动,2004 年首批试点县(市)达 310 个,此后逐年扩展,到 2008 年时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城镇居民医保(2007 年)
200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意见》,为职工医保制度覆盖人群之外的所有城镇居民提供保障。
大病保险制度(2015 年)
2015 年国务院建立了面向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医保(2018 年)
2016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2018 年绝大多数地区完成制度整合。
参考:
米红《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保障农村老有所养》
郑功成 《中国社会保障 70 年发展 (1949—2019):回顾与展望》
后台回复 保险
加群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