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科技经济发展对国人生育观的影响

发表时间:Sun Jan 07 2024 02:45:19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

witten30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37NpHvvH3raOibYiabUxicsU9joWUTTqsvuIJLPQ10FjHVSB2XEJrFeNsMFbApMPKr9ZV5jMoUdwicvL21LVyGF9ng/0?wx_fmt=jpeg

原始文明时代,男人捕猎,女人采集。那个时候人类的工具还很原始落后,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非常无力渺小,男人很容易在外出捕猎或者抢地盘的战斗中死亡,所以最早出现的是母系社会,很多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一个家族的族长往往是女性。当时反正是自然繁衍,想怎么生就怎么生,我想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人去考虑生男生女,生多少等的生育的问题。

农耕文明时代,男人种地,女人织布。这个时代一直持续到建国初期,当时的人就是想要多生,尤其是生儿子,因为儿子多的家庭可以有更多的劳动力,无论是去服兵役徭役,还是种地干活给家里创造营收,还是危急关头充当暴力工具保护家庭,儿子自然是生的越多越好。‍‍‍‍‍‍‍‍‍‍‍

工业文明时代,其实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去种地了,人太多反而拖累经济的发展,所以搞计划生育,但是毕竟我国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时间实在太短又太快,而我国的农耕文明时代又持续了几千年,传统观念根生蒂固,于是导致农耕文明出生成长起来的父母,把自己的生育观念惯性地强加给自己工业文明时代出生的子女,还是想要生儿子,毕竟儿子确实也比女儿更适合进厂拧螺丝。

信息文明时代,男女在生产生活上的差距其实已经不是很大了,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一部分家庭,尤其是城市里的中产及以上家庭,甚至可能更喜欢生女儿,或者也是生儿生女都一样,仅残留少数农村家庭背景的父母还有生儿子的执念。‍‍‍‍‍‍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想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才的投资回报率已经非常低了,从原始文明时代一直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前期,只要随随便便给孩子一口饭吃,能正常长大就可以了,儿子养到十几岁就能去种地去做工,女儿养到十几岁就能嫁人,而且往往大孩子带小孩子,对父母来说生孩子的投资回报率其实还挺高的。‍‍‍‍‍‍‍‍‍‍‍‍‍‍‍‍‍‍‍‍‍‍‍‍‍‍‍‍‍‍‍‍‍

而从工业文明中后期到信息文明时代,想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才的成本日益提高,现在研究生遍地走,念完就25岁,薪资可能还没父母退休金高的比比皆是。

所以以前人们是有生孩子的动力的,因为怎么算这个账大概率都是能赚的,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恰恰是因为这个账怎么算都是亏的。‍‍‍‍‍‍‍‍‍‍‍‍‍‍‍‍‍‍‍

从原始文明时代一直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前期,需要养儿防老,是因为老而无子可能真的会活生生饿死,而现在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老年人至少不会有真的饿死的担忧,反而是生孩子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所有的社会观念变迁都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造成的,都需要适配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落后的社会观念总是会被消除的。‍‍‍‍‍‍‍‍‍

上面说了那么多,可能读者会觉得,我是不是想说未来的趋势就是大家都不想生孩子?‍‍‍‍‍‍‍‍‍‍‍‍‍‍‍

其实不是的,不想生孩子的是对投资回报率比较敏感,而且自己有信心不会饿死,但是又担心自己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或者是怕孩子以后没有好的未来的中产人士。‍‍‍‍‍‍‍‍‍‍‍

而高净资产人士,或者说上层人士并不在意在生孩子这个小项目上的投资回报率,而且有足够的子弹可以做长线,甚至这种小项目可以多搞几个,只要投中一个,可能就都赚回来了,当然,他们肯定还是希望每一个都成功的。‍‍‍‍‍‍‍‍‍‍‍‍‍‍

另一个愿意生孩子的群体则是底层人士,因为他们基本上也并不会在这个项目上付出太多资源,或者说也没什么资源可以用来付出,生活质量也不用担心再降低些,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还是用农耕文明的思路来养当代的孩子。‍‍‍‍‍‍‍‍‍‍

这将会造成中产逐渐萎缩,高层毕竟人数不多,哪怕是推恩令形势的多生娃,让一部分孩子掉落到中产,也不足以弥补萎缩的那部分,又或者是由底层的孩子爬上来补充。‍‍‍‍‍‍‍‍‍‍

未来或许我们将看到,底层和高层的孩子一起相聚在中产,然后绝育。‍‍‍‍‍‍‍‍

(以上纯属笔者胡扯)‍‍‍‍

附上历年出生人口数‍‍‍‍‍‍‍‍

阅读原文

上次更新于: